非我意不行,石渠能留我
出处:《潓阳亭作》
唐 · 元结
问吾常宴息,泉上何处好。
独有潓阳亭,令人可终老。
前轩临潓泉,凭几漱清流。
外物自相扰,渊渊还复休。
有时出东户,更欲檐下坐。
非我意不行,石渠能留我。
峰石若鳞次,欹垂复旋回。
为我引潓泉,泠泠檐下来。
天寒宜泉温,泉寒宜天暑。
谁到潓阳亭,其心肯思去。
独有潓阳亭,令人可终老。
前轩临潓泉,凭几漱清流。
外物自相扰,渊渊还复休。
有时出东户,更欲檐下坐。
非我意不行,石渠能留我。
峰石若鳞次,欹垂复旋回。
为我引潓泉,泠泠檐下来。
天寒宜泉温,泉寒宜天暑。
谁到潓阳亭,其心肯思去。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问吾:问我。宴息:休息。
泉上:泉水旁边。
好:佳,好地方。
独有:只有。
潓阳亭:一个特定地点,此处指理想的休憩之所。
终老:度过余生。
前轩:亭子的前窗或廊子。
临:靠近。
凭几:靠着桌几。
漱:漱洗,这里指享受。
清流:清澈的水流。
外物:外界事物,指尘世纷扰。
自相扰:自然会带来干扰。
渊渊:形容声音深沉或心情沉静。
还复休:最终又归于平静。
东户:东边的门。
檐下:屋檐之下。
坐:静坐,休息。
非我意:不是我的本意。
不行:不离开。
石渠:可能指亭旁的石砌水渠,景色迷人。
留我:吸引我留下。
峰石:山峰与岩石。
鳞次:像鱼鳞一样排列有序。
欹垂:倾斜下垂。
旋回:盘旋环绕。
引:引导,引来。
泠泠:形容水声清脆。
檐下来:从屋檐流下。
天寒:天气寒冷。
宜:适合。
泉温:泉水温暖。
谁到:任何人到。
潓阳亭:同上,理想休憩地。
其心:他的心,指人的意愿。
肯:愿意。
思去:想离开。
翻译
问我平时休息处,泉水旁边哪里佳?唯有潓阳亭独特,让人愿在此终老。
亭前窗轩临潓泉,倚桌可漱清新流。
外界烦扰自会来,深沉过后又归宁。
偶尔出门向东行,檐下静坐更惬意。
非我本意不前行,石渠美景留住我。
山峰怪石如鱼鳞,倾斜垂挂又盘旋。
为我引来潓泉水,清凉檐下轻轻落。
天冷适合泉水暖,水凉适宜天气热。
谁人到访潓阳亭,怎忍心中生离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潓阳亭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诗中“问吾常宴息,泉上何处好”一句,通过设问的形式,引出了下文的主体——潓阳亭的宜人之地。紧接着,“独有潓阳亭,令人可终老”表明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偏爱和想在这里安度晚年。
“前轩临潓泉,凭几漱清流”写出了诗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情形,体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享受宁静生活的心境。下文“外物自相扰,渊渊还复休”则透露出诗人对内心世界的追求和向往,渴望一种远离喧嚣、回归本真的精神状态。
接下来,“有时出东户,更欲檐下坐”显示了诗人的生活随性而行,不为外界干扰。“非我意不行,石渠能留我”则强调了个人意志的独立性和选择自由,表达了一种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情操。
“峰石若鳞次,欹垂复旋回”描绘了潓阳亭周围的山水景观,使人联想到一种层峦叠嶂、曲径通幽的自然美。紧接着,“为我引潓泉,泠泠檐下来”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与潓阳亭之间的情感联系,表达了一种对这片山水的深刻喜爱。
“天寒宜泉温,泉寒宜天暑”一句,通过对比天气和泉水温度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对自然节律的观察和感悟。最后,“谁到潓阳亭,其心肯思去”则表达了一种认为,只有真正来到这里的人才能理解其中之美,从而留恋不舍。
整首诗通过对潓阳亭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超然于世的生活态度和深厚的情感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