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不可卜,以归神谷
出处:《定道德经为六十四章漫书所得八首》
明 · 郭之奇
圣人不为目,人目乃圣腹。
人目灿如金,圣腹浑如玉。
天物自芸芸,吾以观其复。
有者虽并作,无者终守笃。
人生行世间,如车三十辐。
有之以为轮,无之以为毂。
为吾有身,大患相亲。
及吾无身,何患可邻。
身何可罔,宠辱休仗。
无象之象,是谓惚恍。
曰夷曰希,强名曰微。
三者为一,妙玄乃归。
深不可卜,以归神谷。
得此勿盈,敦兮若朴。
绝学无忧,弃智寡欲。
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
众人皆有馀,惟我存故夙。
春台与众登,食毋真吾独。
人目灿如金,圣腹浑如玉。
天物自芸芸,吾以观其复。
有者虽并作,无者终守笃。
人生行世间,如车三十辐。
有之以为轮,无之以为毂。
为吾有身,大患相亲。
及吾无身,何患可邻。
身何可罔,宠辱休仗。
无象之象,是谓惚恍。
曰夷曰希,强名曰微。
三者为一,妙玄乃归。
深不可卜,以归神谷。
得此勿盈,敦兮若朴。
绝学无忧,弃智寡欲。
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
众人皆有馀,惟我存故夙。
春台与众登,食毋真吾独。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郭之奇对《道德经》的感悟与诠释,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探讨了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
首先,“圣人不为目,人目乃圣腹”这一句,以“圣人”与“人”的对比,强调了内心的纯净与智慧的重要性。圣人不被外在的物质所迷惑,而人往往被欲望所驱动。接着,“人目灿如金,圣腹浑如玉”进一步描绘了圣人与普通人的不同之处,圣人的内心如同玉石般纯净无瑕。
“天物自芸芸,吾以观其复”则表达了宇宙万物的自然循环与和谐共生,作为观察者,应以平和的心态去理解这一切。接下来的几句“有者虽并作,无者终守笃”,通过“有”与“无”的对比,阐述了存在与空无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了“无”的重要性。
“人生行世间,如车三十辐”运用了生活中的常见事物来比喻人生,指出“有”与“无”的相互依存,如同车轮需要辐条与中心轴共同支撑。接着,“为吾有身,大患相亲。及吾无身,何患可邻”通过身体与无身体的对比,表达了摆脱物质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重要性。
“身何可罔,宠辱休仗”提醒人们不应让外界的荣辱影响内心,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独立。接下来的“无象之象,是谓惚恍。曰夷曰希,强名曰微”通过描述无形之象的模糊与微妙,引出“道”的概念,即宇宙的根本法则或真理。
“三者为一,妙玄乃归”总结了“有”、“无”、“道”三者之间的统一与融合,强调了达到这种统一状态的神秘与玄妙。最后,“深不可卜,以归神谷。得此勿盈,敦兮若朴。绝学无忧,弃智寡欲”表达了对超越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以及在获得真理后应保持谦逊、淡泊名利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道德经》核心思想的解读与个人感悟的表达,展现了道家哲学中关于宇宙、生命、自我与真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