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照游人去,长空独鸟随
出处:《幽上留别令狐侍郎》
唐 · 马戴
自别丘中隐,频年哭路岐。
辛勤今若是,少壮岂多时。
露滴阴虫苦,秋声远客悲。
晚营严鼓角,红叶拂旌旗。
北阙虚延望,西林久见思。
川流寒水急,云返故山迟。
落照游人去,长空独鸟随。
不堪风景隔,忠信寡相知。
辛勤今若是,少壮岂多时。
露滴阴虫苦,秋声远客悲。
晚营严鼓角,红叶拂旌旗。
北阙虚延望,西林久见思。
川流寒水急,云返故山迟。
落照游人去,长空独鸟随。
不堪风景隔,忠信寡相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自别:自从离别。丘中隐:隐居在山丘中。
频年:连续几年。
哭路岐:在旅途上哭泣。
辛勤:辛劳。
今若是:如今这样。
少壮:年轻力壮的时候。
岂多时:怎能长久。
露滴:露水滴落。
阴虫:夜晚的昆虫。
苦:痛苦,这里指声音凄苦。
秋声:秋天的声音,特指风声等引人感伤的声音。
远客:远方的旅客。
悲:感到悲伤。
晚营:傍晚的军营。
严鼓角:严谨的鼓角声,表示军事行动或纪律严明。
红叶:红色的树叶,特指枫叶等。
拂旌旗:轻轻擦过旗帜。
北阙:朝堂,这里代指朝廷。
虚延望:徒然地眺望,期待。
西林:西方的树林,也可理解为隐居之地。
久见思:长久以来被人们思念。
川流:河水流动。
寒水急:寒冷且水流湍急。
云返:云彩返回。
故山迟:回到旧山显得缓慢。
落照:夕阳。
游人去:游子离开。
长空:广阔的天空。
独鸟随:一只鸟孤独地跟随。
不堪:不能忍受。
风景隔:与美好景致相隔绝。
忠信:忠诚与信义。
寡相知:很少有人能相互理解或相识。
翻译
自从离别了隐居的山丘,多年来我在旅途上悲伤哭泣。如今如此辛劳疲惫,青春年少的时光怎会持续太久。
露水滴落,秋虫哀鸣,加深了夜晚的凄苦;秋风之声让远方的旅客更感悲伤。
傍晚军营中号角齐鸣,红旗在红叶飘落中摇曳。
我徒然地向朝廷方向眺望,长久以来在西林中被人思念。
河水在寒冷中奔流湍急,云彩回到旧山却显得缓慢。
夕阳下,游子踏上归途,广阔的天空中一只鸟儿孤独地跟随。
难以忍受与美景相隔,忠诚与信义之人却如此稀少,难以相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秋天离别故土时的哀伤情怀。诗中“自别丘中隐,频年哭路岐”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留恋和不舍之情,每到一年一度的重阳节都要去墓地吊唁故人的情景。"辛勤今若是,少壮岂多时"则是一种对时光流逝和青春易逝的感慨,表明诗人珍惜时光,对未来充满了忧虑。
"露滴阴虫苦,秋声远客悲"写出了秋天的萧瑟景象和旅途中的孤独凄凉。"晚营严鼓角,红叶拂旌旗"则是军营之中秋夜的紧张气氛,以及战旗在风中飘扬的场景,显示出诗人可能身处边塞或军旅生活。
"北阙虚延望,西林久见思"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情长望和怀念。"川流寒水急,云返故山迟"则是诗人面对奔腾的河流和返回故乡山中的云雾,不禁产生了留恋之情。
"落照游人去,长空独鸟随"描绘出了黄昏时分,一位游子离别时的情景,孤单的身影在广阔天空下行走,只有偶尔飞过的鸟儿陪伴。最后两句“不堪风景隔,忠信寡相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间因风景阻隔而难以沟通的心情,以及在乱世之中真诚守信的人变得稀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一位士人的离别哀愁、时光易逝以及对亲友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