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闻名山有旦评,可览不如可游妙
出处:《题唐岱山水便面》
清 · 弘历
尝闻名山有旦评,可览不如可游妙。
可游复不如可民,绘林想亦同兹道。
唐岱笔法老尤健,云烟淡染秋山照。
缚茅蜗舍据佳胜,寒江堪弄严公钓。
峰容树态总天真,碧萝苍石归诗料。
犹疑谷合籁作时,翏翏于喁号万窍。
是中应有肥遁人,召以蒲轮头屡掉。
岂似北山隐士流,移文徒惹稚圭诮。
可游复不如可民,绘林想亦同兹道。
唐岱笔法老尤健,云烟淡染秋山照。
缚茅蜗舍据佳胜,寒江堪弄严公钓。
峰容树态总天真,碧萝苍石归诗料。
犹疑谷合籁作时,翏翏于喁号万窍。
是中应有肥遁人,召以蒲轮头屡掉。
岂似北山隐士流,移文徒惹稚圭诮。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题唐岱山水便面》,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名山的美景,强调了实际游览和居住其中的体验超越单纯的观赏。诗人赞赏唐岱的画作,尤其是其运用淡墨渲染出秋山的韵味,画面中的茅舍依山傍水,仿佛能让人感受到严子陵垂钓的闲适。山峰、树木自然天成,景致如诗如画,仿佛山谷间风声籁籁,如同万窍共鸣,营造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情境。
诗人想象山中可能隐匿着不愿仕途的人,他们或许会用蒲轮车邀请世人共享这份宁静。然而,这与北方仕途之人不同,他们的隐居行为可能会引来稚圭般的批评。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山水画的赞美,也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功名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