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此虽残缺岁已久,尚觉只字轻千缗全文

此虽残缺岁已久,尚觉只字轻千缗

出处:《观石鼓歌
明 · 何景明
我来太学谒孔庙,下观戟门石鼓陈。
之罘诅楚几埋没,此石照耀垂千春。
苔昏藓涩读难下,虫彫鸟剥细不分。
古画诘曲蛟龙隐,石气惨淡烟雾氛。
周王功勋史籀笔,数石散落岐阳滨。
中兴气象岂复睹,大篆意格谁曾闻。
先秦文字稍近古,两汉摹拓多失真。
六朝以来尚靡丽,钟王往往称通神。
唐韩宋轼递歌叹,长篇险韵何悲辛。
大观之间入汴国,君王好艺崇斯文。
高驼巨舰远载玫,金填玉嵌传相珍。
靖康乘舆忽播荡,保和玩物随烟尘。
神驱鬼守散复聚,至宝岂得空沉沦。
文皇北来定燕鼎,不置太庙留成均。
博士无烦上书请,诸生颇得亲讲询。
虚廊画壁安置稳,大厦长檐覆盖新。
不随钟鼎怨磨灭,已与琬琰争嶙峋。
平生博览爱古迹,世上墨本徒纷纭。
此虽残缺岁已久,尚觉只字轻千缗
璧池日月动华衮,奎阁星斗罗贞珉。
呜呼孔庙在万世,此石与庙长无湮。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何景明的《观石鼓歌》以石鼓为题材,表达了对历史文物的敬仰和感慨。诗中首先描述了作者来到太学拜谒孔庙,见到了陈列的石鼓,引发了对古代历史的追溯。他感叹石鼓上的铭文如之罘诅楚之事,虽历经埋没,但其光芒依然照耀千年。

接着,诗人细致描绘了石鼓的磨损痕迹,苔藓、虫鸟侵蚀使其字迹模糊,但古画中的蛟龙仍隐约可见,石鼓的气息显得阴郁而神秘。他提及周王的功绩通过史籀笔法刻于石鼓,而这些石鼓后来散落岐阳,中兴盛世的气象不再可见,大篆的韵味也鲜有人知。

诗人进一步指出,从先秦到两汉,再到六朝,石鼓的摹拓多有失真,而唐宋时期人们对石鼓的赞美和研究更是充满了悲辛。然而,随着历史变迁,石鼓曾被珍视,又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直到文皇时期,石鼓才得以妥善保存,得以在孔庙中展示。

诗人感慨万分,认为石鼓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瑰宝,即使残缺,其价值仍重于千金。他以璧池日月、奎阁星斗形容石鼓的庄重与神圣,坚信孔庙与石鼓将永存不朽。

总的来说,《观石鼓歌》通过对石鼓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物的深情厚意,以及对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