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疑失楫,远举虑摧翰
出处:《投介庵先生并寄庐陵周侍郎四首 其四》
宋 · 赵蕃
粗识诗中趣,翻怜笔下难。
中流疑失楫,远举虑摧翰。
起我七十病,蕲公九转丹。
韩豪非所敢,曾未到郊寒。
中流疑失楫,远举虑摧翰。
起我七十病,蕲公九转丹。
韩豪非所敢,曾未到郊寒。
注释
粗识:略知一二。诗中趣:诗歌中的意趣。
翻怜:反而感到。
笔下难:写作的艰难。
中流:水流中央。
失楫:失去船桨。
远举:远大的抱负。
摧翰:摧残笔力。
起我:激励我。
七十病:年老多病。
蕲公:请求您。
九转丹:传说中的长生药。
韩豪:韩愈的才情。
非所敢:不敢企及。
郊寒:指韩愈的文才之高。
翻译
略微懂得诗歌中的趣味,却感叹笔下的表达困难重重。在诗文中仿佛迷失了船桨,远方的追求似乎会折断笔端的力量。
这激发了我七旬老病,期盼能得到您炼制的九转仙丹。
韩愈般的才情不敢妄想,我尚且未曾达到他那样的文采和境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写给介庵先生和庐陵周侍郎的一组诗中的第四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与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创作的谦逊以及对高妙艺术境界的向往。
首句“粗识诗中趣”表明诗人对诗歌的理解尚浅,但已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翻怜笔下难”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技艺的钦佩,意识到自己在笔下的表达还存在困难。接下来,“中流疑失楫,远举虑摧翰”运用比喻,将自己比作在文学海洋中航行的人,担心失去方向或力量,暗示创作过程中的艰难。
“起我七十病,蕲公九转丹”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介庵先生的指点,如同服用仙丹般提升自己的诗艺,以解除创作上的困扰。“七十病”可能暗指诗人的年龄或创作瓶颈,而“九转丹”则象征着艺术上的突破和升华。
最后两句“韩豪非所敢,曾未到郊寒”,诗人自谦地说,自己的才华不足以与韩愈这样的文学豪杰相比,甚至还未达到他们的高度,言辞间流露出对前辈大师的敬仰和自我鞭策。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又有对自身创作的反思和追求,展现了赵蕃作为文人对诗歌艺术的虔诚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