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动经
寡闻惟叹堪持戒,小小因缘岂足钦?甚深微妙法光明,照见将来过去行。
彼是一齐归寂灭,尚于何处起相争?我及世间终漫存,枉从劫内计根源。
若将观察穷无际,天地绵绵孰可论?梵天安住寿绵长,总为嬉娱妒恨伤。
五识既知俱幻有,便于神我觅恒常。
大事因缘到眼前,一时雠论且须悬。
茫茫宇内身如寄,辩甚无边与有边?爱恚常教善恶讹,他生报应竟蹉跎。
诡辞漫应何须会?君若推原意已颇。
直问根源到太初,言无言有尽成虚。
君如会得因缘在,雠论区区但自除。
终后常疑有想存,他皆无想任纷繁。
恐成非实非虚见,寄语婆罗莫漫言。
若言有想事茫如,无想须疑命尽虚。
竟付诡辞仍是误,世间思理漫欺予。
不惟四大是无常,无欲方同欲界亡。
真使我身终断灭,为丘为蹠漫彷徨。
五欲重重入四禅,世间枉自辨愚贤。
俱成现在泥洹论,谁见将来净土莲?受触相乘见网成,织来六十二纵横。
若将诸有根芽断,直向泥洹净处生。
词语解释
安住的意思:(1).稳定。《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其所以务崇小惠,必以其父新死,自度衰微,恐困苦之民一朝崩沮,故彊屈曲以求民心,欲以自安住耳,寧是兴隆之渐耶!”(2).安心住下。 鲁迅 《彷徨·祝福》:“况且,一想到昨天遇到 祥林嫂 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
报应的意思:[释义](动)佛教用语,原指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后来专指种恶因得恶果。 [构成]并列式:报+应 [例句]坏人终究会有报应。(作宾语)他作恶最终报应到他孩子的头上了。(作谓语)...
便于的意思:[释义](副)比较容易(做某事)。 [构成]附加式 [例句]便于携带。(作状语)...
不惟的意思:(1).不仅;不但。《书·酒诰》:“罔敢湎于酒,不惟不敢,亦不暇。” 宋 范成大 《照田蚕行》:“不惟桑贱穀芄芄,仍更苧麻无节菜无虫。” 冯德英 《苦菜花》第十二章:“过了一天又一天,到现在不惟没等到,村里关于他们的风言风语倒渐渐听不到了。”(2).岂非。《三国志·魏志·王昶传》:“掩人者人亦掩之,陵人者人亦陵之。故三 郤 为戮於 晋 , 王叔 负罪於 周 ,不惟矜善自伐好争之咎乎!”(3).不思虑。《书·酒诰》:“惟荒腆于酒,不惟自息乃逸。” 孔 传:“不念自息。”《文选·王粲<赠文叔良>诗》:“视明...
持戒的意思:遵行戒律。《百喻经·毗舍闍鬼喻》:“若能修行善行,及以布施持戒禪定,便得离苦,获得道果。”《梁书·文学传下·任孝恭》:“ 孝恭 少从萧寺 云法师 读经论,明佛理,至是蔬食持戒,信受甚篤。” 唐 白居易 《唐江州兴果寺律大德凑公塔碣铭序》:“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见性者,曰 兴果律师 。”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不持戒者,居土臺外。”...
蹉跎的意思:◎ 蹉跎 cuōtuó(1) [waste time as making faltering steps] 时间白白地去;虚度光阴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晋书·周处传》白日忽蹉跎,驱马复来归。——三国 魏· 阮籍《咏怀诗》日月蹉跎(2) [slip and fall;take a wrong step in life]∶失足...
大事的意思:[释义](名)重大的或重要的事情。 [构成]偏正式:大(事 [例句]决定大事。(作宾语)[反义]小情[同音]大势、大世、大士...
到眼的意思:见到,看见。 唐 曹邺 《从天平节度使游平流园》诗:“池塘静於寺,俗事不到眼。”《宣和书谱·谢万》:“独‘鯁恨’一帖尤著见於世。其亦 魏 晋 已来流传到眼者,类多哀悼语,此其然也。”《老残游记》第七回:“这过往的人,凡是江湖上朋友,他到眼便知。”...
妒恨的意思:◎ 妒恨 dùhèn[be jealous] 忌妒并怨恨他一点也不妒恨赵昌...
断灭的意思:绝灭。《朱子语类》卷七一:“《坤卦》纯阴无阳,如此,阳有断灭也,何以能生於《復》?”...
梵天的意思:(1).佛经中称三界中的色界初三重天为“梵天”。其中有“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多特指“大梵天”,亦泛指色界诸天。《百喻经·贫人烧粗褐衣喻》:“汝今当信我语,修诸苦行,投巖赴火,捨是身已,当生梵天,长受快乐。”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嵩山竹林寺》:“知客曰:‘渠适往梵天赴斋,少顷归矣。’坐良久,望空中僧百餘,驾飞鹤,乘师了,或龙或凤,冉冉而下。” 清 黄鷟来 《题杨人庵总戎无著图》诗:“特现 金粟 身,梵天纵游戏。”亦作“ 梵摩天 ”。《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八年》:“此乃天子无福,值我兵解时...
彷徨的意思:◎ 彷徨 pánghuáng(1) [walk back and forth]∶徘徊,走来走去,不知道往哪里走好(2) [hesitate]∶犹豫不决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纷繁的意思:◎ 纷繁 fēnfán[numerous and complicated] 头绪多而杂乱纷繁杂芜...
根源的意思:[释义](1) (名)使事物产生的根本原因。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根源。(作宾语) (2) (动)起源(于)。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作谓语) [构成]并列式:根+源 [同义]本源...
寡闻的意思:◎ 寡闻 guǎwén[have seen not much and heard little] 见闻不广孤陋寡闻...
观察的意思:[释义](动)仔细察看事物或现象。~地形|~问题。(作谓语) [构成]并列式:观+察 [同义]察看...
光明的意思:[释义](1) 基本义:(名)亮光。那是黑暗中的一线光明。(作宾语) (2) (形)明亮。这条街上的路灯;一个个都像通体光明的水晶球。(作定语) (3) (形)比喻正义的或有希望的(事物)。光明大道|光明的远景。(作定语) (4) (形)(胸襟)坦白;没有私心。为人光明正大(光明磊落;行为正派)。(作谓语) [构成]并列式:光+明 [反义]暗淡、黑暗...
诡辞的意思:◎ 诡辞 guǐcí(1) [to stall sb. off with a lie]∶说假话,敷衍搪塞故土造辟而言,诡辞而出。——《谷梁传·文公十年》(2) [eccentric speech]∶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言论。也作“诡词”...
归寂的意思:佛教语。谓死。 金 王若虚 《太一三代度师萧公墓表》:“速具汤沐,吾将归寂。” 明 王世贞 《宛委馀编》八:“ 宋 开宝 中,八十老僧 道价 为丛林所重,临当归寂,从容示偈。”...
过去的意思:[释义](1) (动)用在动词后;表示离开或经过自己所在的地方。对准敌人的坦克把手榴弹扔过去|老乡又送过去被子给战士们盖。(作补语) (2) (动)用在动词后;表示反面对着自己。我把信封翻过去;看邮戳上的日子。(作补语) (3) (动)用在动词后;表示失去原来的、正常的状态。病人晕过去了。 (4) (动)用在动词后;表示通过。蒙混不过去了。(作补语) (5) (动)用在形容词后;表示超过(多跟‘得’或‘不’连用)。鸡蛋还能硬得过石头去! [构成]动补式:过〈去 [反...
何须的意思:犹何必,何用。 三国 魏 曹植 《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敏速》:“宰相曰:‘七千可为多矣,何须万?’” 宋 贺铸 《临江仙》词:“何须绣被,来伴拥蓑眠?” 鲁迅 《华盖集·导师》:“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
何处的意思: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恒常的意思:亦作“恒常”。1.常规。《国语·越语下》:“吾年既少,未有恆常,出则禽荒,入则酒荒。”《史记·秦始皇本纪》:“初平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恆常。”(2).常常;经常。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弥娄山铁围山考》:“ 小铁围山 并 大铁围 ,其间从来恆常黑暗,未曾见光。” 许地山 《集外·萤灯》:“他听见人说在北方很远的地方有个山坑,恒常地发出一种气体。”...
欢喜的意思:[释义](1) (形)快乐;高兴(基本义)。她掩藏不住心中的欢喜。(作宾语) (2) (动)喜欢;喜爱。他欢喜打球。(作谓语) [构成]并列式:欢+喜...
会得的意思:(1).犹言能理会,懂得。 唐 元稹 《嘉陵驿》诗之二:“无人会得此时意,一夜独眠西畔廊。” 清 李渔 《比目鱼·改生》:“我们这一班兄弟,学了箇把月戏文,还不曾会得一两本。” 鲁迅 《且介亭杂文·连环图画琐谈》:“这也不能谓之失真,因为观者既经会得了内容,便是有了艺术上的真。”(2).能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晚婆﹞也会得使人喜,也会得使人愁。”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记苏联版画展览会》:“我想,倘没有十月革命,这些作品是不但不能和我们见面,也未必会得出现的。”...
寄语的意思:[释义](动)把话语传给某人:~远方的朋友。(作谓语) [构成]动宾式:寄|语...
寂灭的意思:◎ 寂灭 jìmiè(1) [fade out]∶消灭;消逝楼下的人声渐渐寂灭了(2) [nirvana]∶佛教用语。“涅槃”的意译。指超脱生死的理想境界...
将来的意思:[释义](名)时间词,现在以后的时间(区别于‘过去、现在’)。 [构成]偏正式:将〔来 [例句]我们现在必须努力学习 ;将来好建设祖国。(作状语)将来的事很难预见。(作定语)[反义]目前、现在...
结心的意思:积聚于心;存于心中。《礼记·祭义》:“结诸心,形诸色。” 孔颖达 疏:“言思念深结积於心。” 汉 王符 《潜夫论·赞学》:“徒以其能自託於先圣之典经,结心於夫子之遗训也。”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计倪》:“﹝ 伍子胥 ﹞三年自咎,不亲妻子,飢不饱食,寒不重綵,结心於 越 ,欲復其讎。”...
净土的意思:[释义](名)佛教认为佛、菩萨等居住的世界,没有尘世的污染,所以叫净土。 [构成]偏正式:净(土 [例句]这是一方净土。(作宾语)...
漫应的意思:随便答应。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女侠》:“试问何人,停骑漫应曰:‘不知何许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霍女》:“女自与榜人妇言之,妇目 黄 , 黄 漫应焉。” 鲁迅 《<伪自由书>前记》:“对于 达夫先生 的嘱咐,我是常常‘漫应之曰:那是可以的’的。”...
漫言的意思:(1).散言,宣言。《列子·黄帝》:“於众中漫言曰:‘有能自投下者赏百金。’众皆竞应。” 张湛 注:“漫,散也。”(2).随便地说。 明 徐渭 《拟上督府书》:“不逾两日,而有司者已报班师矣。此非生愚之漫言也。”(3).莫言;别说。 清 魏源 《寰海后十章》诗之四:“漫言孤注投壶易,万古 澶渊 几 寇莱 。” 郭沫若 《访日杂咏·吊千代松原》:“ 千代松原 不见松,漫言巨害自微虫。”...
茫如的意思:犹茫然。谓无所知。 唐 韩愈 《南山诗》:“茫如试矫首,堛塞生怐愗。”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三》:“时浓雾成雨……止闻颼飀滴沥之声,而目睫茫如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科第·异事》:“咸以为此人必有嘱託,而 林 茫如也。”...
茫茫的意思:[释义](形)没有边际看不清楚(多形容水)。 [构成]重叠式 [例句]茫茫大海。(作定语)前途茫茫。(作谓语)...
绵绵的意思:◎ 绵绵 miánmián[continuous;unbroken] 微细;连续不断的样子秋雨绵绵...
绵长的意思:亦作“緜长”。1.延续久远。 南朝 梁 庾肩吾 《谢赉林檎启》:“ 丹徒 故苑,岁绵长而不见; 岷山 旧植,路重阻而来难。”《西游记》第十一回:“普諭世人为善,管教你后代绵长。”《清史稿·理密亲王允礽传》:“如大 清 歷数绵长,延臣寿命,臣当益加勤勉,谨保终始。”(2).犹漫长。 唐 刘知几 《史通·序传》:“疆宇修阔,道路緜长。”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臣自用兵以来,三次肃清 楚 境,而边界绵长,与其布兵各卡……不如分两路游兵。” 柯灵 《香雪海·时间》:“十年过去了,在时间的长河里,这只...
妙法的意思:◎ 妙法 miàofǎ(1) [dodge;clever method]∶巧妙的办法或权宜之计一种特别的妙法使他父亲的房子有了电灯而不用花钱(2) [(of Buddhism) a significant Buddhist doctrine]∶佛教指义理深远的佛法...
内身的意思:犹自身。《管子·白心》:“何道之近,而莫之与能服也;弃近而就远,何以费力也。故曰欲爱吾身,先知吾情,君亲六合,以考内身。” 尹知章 注:“遍六合之种,一一考之於身。身皆备之,则何须弃身而远之也。”...
泥洹的意思:即涅槃。 晋 无名氏 《正诬论》:“善入泥洹,不始不终,永存绵绵。”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 天竺 诸国,自是以南,皆为中国……泥洹以来,圣众所行,威仪法则相承不絶。”参见“ 涅槃 ”。...
区区的意思:◎ 区区 qūqū(1) [trivial;trifling;small]∶小;少。形容微不足道区区之薛。——《战国策·齐策四》区区之地。——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何乃太区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区区百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区区之数区区五毛钱区区小事,何足挂齿(2) [heart]∶犹方寸。形容人的心区区之心(3) [I]∶旧时谦辞,我区区向往之至。——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4) (语气不庄重)此人非他,就是区区(5) [sincere;cordial]∶诚挚感...
仍是的意思:◎ 仍是 réngshì(1) [still]∶还是要,尽管发生了以前的事或以前考虑过还是要仍是重要的人物(2) [remain]∶形式、条件、状况、数量继续不变这个条约五十年仍是有效...
如寄的意思:好像暂时寄居。比喻时间短促。《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三国 魏 曹丕 《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
善恶的意思:好坏;褒贬。《楚辞·离骚》:“世幽昧以眩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善恶书於史册,毁誉流於千载。”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后之作者,在据事跡实録,则善恶自见。” 朱熹 注:“褒贬。” 宋 曾巩 《史馆申请》之三:“善恶可劝戒,是非后世当考者,书之,其细故常行,更不备书。”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五经亦只是史,史以明善恶,示训戒。”...
深微的意思:◎ 深微 shēnwēi[profound and subtle] 指变化深奥、差别微妙天文学是一门深微的学问...
神我的意思:古 印度 婆罗门教六派哲学中数论派的主要学说。该派以“神我”为产生一切物质运动和生命现象的精神本体,居“二十五諦”之首。见《金七十论》。佛教斥为“神我外道”。 章炳麟 《无神论》:“僧佉之説,建立神我,以神我为自性三德所缠缚,而生二十三諦,此所谓唯我论也。”...
生报的意思:佛教谓来生受报应。三种因果报应之一。 晋 慧远 《三报论》:“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后报……生报者,来生便受。”《法苑珠林》卷八五引《优婆塞戒经》:“佛言善男子众生造业,有其四种:一者现报,二者生报,三者后报,四者无报。”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四章第五节:“善人恶人当身不受报,来生一定要受报,这种报应叫做生报。”...
事因的意思:事情的原委、因由。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二:“今京降官罢相,乃止有麻制,又録黄各一道,并无事因。”《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出身传前集》:“茶汤以罢交盂酒,酒至三杯説事因。”...
世情的意思:[释义](名)社会上的情况,人情。 [构成]偏正式:世(情 [例句]不懂世情。(作宾语)...
世间的意思:人世间;世界上。《百喻经·观作瓶喻》:“诸佛大龙出,雷音徧世间。”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三:“有饮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唐 裴铏 《崑崙奴》:“其警如神,其猛如虎,即 曹州 孟海 之犬也。世间非老奴不能毙此犬耳。” 宋 陆游 《高枕》诗:“高枕闲看古篆香,世间万事本茫茫。” 明 袁宏道 《寄散木》:“凡艺到极精处,皆可成名,强如世间浮泛诗文百倍。” 杨朔 《滇池边上》:“自古以来,人们常有个梦想,但愿世间花不谢,叶不落,一年到头永远是春天。”...
十二的意思:(1).十分之二。《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 齐 得十二焉。” 裴骃 集解引 苏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2).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礼·地官·载师》:“凡任地……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 贾公彦 疏:“皆无过十二者……皆无过十而税二。”《汉书·贡禹传》:“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 颜师古 注:“若有万钱为贾,则获二千之利。”(3).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齐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云气出表里。”参见“...
思理的意思:(1).思辨能力。《晋书·戴若思传》:“思理足以研幽,才鉴足以辩物。”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庾道季 云:‘思理伦和,吾愧 康伯 。’”(2).犹思致。才思情致。《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 王僧绰 ﹞好学,有思理,练悉朝典。” 胡三省 注:“思理,犹言思致也。”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昭代风雅,自不属此数公。若 刘伯 温之思理, 高季迪 之韵度……絶壁孤騫,无可攀躡。”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拟播布美术意见书》:“可知美术云者,即用思理以美化天物之谓。”(...
四大的意思:(1).道家以道、天、地、人为四大。《老子》:“道大,天大,地大,王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按,王,当作“人”。说见 朱谦之 《老子校释》及 任继愈 《老子新译》。(2).佛教以地、水、火、风为四大。认为四者分别包含坚、湿、暖、动四种性能,人身即由此构成。因亦用作人身的代称。 晋 慧远 《明报应论》:“夫四大之体,即地、水、火、风耳,结而成身,以为神宅。”《圆觉经》:“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髮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於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
四禅的意思:佛教语。即四禅定。 唐 王维 《游悟真寺》诗:“猛虎同三逕,愁猿学四禪。” 清 赵翼 《梁制观世音像歌》:“岂知净业空精专,避灾终未入四禪。”详“ 四禪定 ”。...
他生的意思:来生,下一世。 唐 李商隐 《马嵬》诗之一:“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宋 王安石 《文师神松》诗:“磊砢拂天吾所爱,他生来此听楼鐘。” 清 周亮工 《得儿书深悯其意作此寄之》诗:“善恶不知何所教,他生与尔再为缘。”...
太初的意思:亦作“ 大初 ”。1.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元气。《列子·天瑞》:“太初者,气之始也。” 三国 魏 曹植 《魏德论》:“在昔太初,玄黄混并,浑沌鸿濛,兆朕未形。”《云笈七籤》卷二:“太初之时, 老君 从虚空而下,为太初之师。”(2).指太古时期。 唐 吴筠 《高士咏》序:“太初渺邈,难得而详。” 宋 郑樵 《通志·总序》:“惟 梁武帝 为此慨然,乃命 吴均 作通史,上自太初,下终 齐 室。”(3).道家指道的本源。《庄子·知北游》:“以无内待问穷,若是者,外不观乎宇宙,内不知乎大初。” 成玄英 疏:“...
天地的意思:◎ 天地 tiāndì(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天地之大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天地百法乎。——清·...
同欲的意思:(1).同心;同一愿望。《左传·襄公二十年》:“书曰:‘ 蔡 杀其大夫 公子燮 ’,言不与民同欲也。”《左传·昭公四年》:“求逞於人,不可;与人同欲,尽济。”《孙子·谋攻》:“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2).有共同愿望的人。《左传·成公二年》:“四王之王也,树德而济同欲焉。”《史记·吴王濞列传》:“同恶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趋,同利相死。”...
推原的意思:从本原上推究。《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推原厥本,不祥自 博 。” 宋 陆游 《草堂》诗:“浩歌陌上君无怪,世谱推原自 楚 狂。” 明 宋濂 《题张如心<初修谱叙>后》:“予欲为推原本始,分别流派。” 清 陈天华 《中国革命史论》第二章第二节:“推原其实,则由于苦 秦 已久,见有反抗者,则惊喜出於望外,皆走而从之。”...
枉自的意思:◎ 枉自 wǎngzì[in vain] 白白地枉自费了半天劲,什么也没办成...
微妙的意思:[释义](形)深奥玄妙,难以捉摸。 [构成]并列式:微+妙 [例句]他们的关系很微妙。(作谓语)...
我身的意思:我自己;我这个人。 唐 韩愈 《赠张籍》诗:“我身蹈 丘 軻 ,爵位不早綰。” 唐 白居易 《我身》诗:“我身何所似,似彼孤生蓬。”...
五欲的意思:(1).指耳、目、鼻、口、心的欲望。《管子·内业》:“节其五欲,去其二凶。”(2).佛教谓色、声、香、味、触五境生起的情欲。亦谓财欲、色欲、饮食欲、名欲、睡眠欲。《大智度论》卷十七:“哀哉众生,常为五欲所恼,而犹求之不已……世人愚惑,贪着五欲,至死不捨。为之,后世受无量苦。”《法华经·譬喻品》:“凡夫浅识,深著五欲。” 宋 苏轼 《以石易画晋卿难之复次前韵》:“定心无一物,法乐胜五欲。”(3).道教沿袭其说而稍有不同。谓声、色、香、味、爱憎之欲。《云笈七籤》卷十:“五欲者,谓耳欲声,便迷塞不能止;目欲色...
五识的意思:(1).佛教语。指眼、耳、鼻、舌、身五根同色、声、香、味、触五境相合时所发生的五种感觉。《梁书·武帝纪下》:“三月己未,詔曰:‘朕四聪既闕,五识多蔽,画可外牒,或致紕繆。’”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即五识见分正缘五尘以为相分之时,五识亦未尝自起分别。”参阅 隋 智顗 《法界次第》卷上。(2).佛教语。指业识、转识、现识、智识、相续识。佛家以此说明众生界和器世界的“妄现”。参阅 唐 元晓 《起信论疏》卷上。...
无想的意思:(1).无所思念。(2).佛教语。为有部和法相宗心不相应行法之一。《金刚经·大乘正宗分》:“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餘湼槃而灭度之。”《法苑珠林》卷八七:“或求无色,或求浄居,或求无想,故识亦不乐住也。”...
无际的意思:[释义](形)没有边际。 [构成]偏正式:无(际 [例句]这是一片无际的大草原。(作定语)大海无边无际。(作谓语)...
无常的意思:[释义](1) (形)时常变化;变化不定。 (2) (名)鬼名;迷信的人相信人将死时有“无常鬼”来勾魂。 [构成]偏正式:无〔常 [例句]天气变化无常。(作谓语)[同音]无偿...
无边的意思:◎ 无边 wúbiān[borderless] 没有边际无边界框...
嬉娱的意思:游乐,嬉戏取乐。《三国志·吴志·孙和传》:“夫人情犹不能无嬉娱,嬉娱之好,亦在於饮宴琴书射御之閒,何必博弈,然后为欢。”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一:“岂可夺人爱姬,为己之嬉娱。”《明史·张士诚传》:“甫至军,所载婢妾乐器踵相接不絶,或大会游谈之士,樗蒲蹴踘,皆不以军务为意……上下嬉娱,以至於亡。”...
陷溺的意思:(1).谓使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祸害人。《孟子·梁惠王上》:“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明 无名氏 《精忠记·同尽》:“恨杀 秦 贼,把他一家陷溺。”(2).被水淹没。《后汉书·明帝纪》:“宜任水埶所之,使人随高而处,公家息壅塞之费,百姓无陷溺之患。”(3).浸润,影响;使变坏。《孟子·告子上》:“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四年》:“九庙至重,事如生存,而彻小涂大,不防於火之将至;宰相之居,华屋广袤,而焦头烂额,独全於...
现在的意思:◎ 现在 xiànzài(1) [exist;alive]∶存在。亦指目前活着(2) [now;at present;today]∶现世,今生;眼前一刹那...
相争的意思:彼此争夺;争斗。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相矜以知,相轧以势,相争以利。”《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万 家两个大儿子只好眼睁睁看他使势行凶,不敢相争。”...
相乘的意思:◎ 相乘 xiāngchéng(1) [subjugation or encroachment in five elements]∶五行学说术语。借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之间互相过分制约和排斥的反常变化,来说明一脏偏亢、导致另一脏偏虚的病理。如肝气过亢可乘袭脾胃(2) [invade each other]∶交互侵袭(乘,趁,意为侵袭)兵旱相乘。——贾谊《论积贮疏》(3) [multiply]∶运算方法中的一则...
小小的意思:(1).最小;很小。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臣闻 楚 有七泽,尝见其一,未覩其餘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名曰 云梦 。”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自昔大臣以私意害人,此其小小者耳。” 清 李渔 《巧团圆·掠妪》:“我乃 闯将 过天星 标下,一个小小头目是也。” 刘半农 《稻棚诗》:“凉爽的席,松软的草,铺成张小小的床。”(2).少量,稍稍;短暂。《太平御览》卷八五○引 汉 应劭 《风俗通》:“俗説,大饿不在车饭。谓……辅车上饭,小小不足济也。”《三国志·魏志·高柔传》:“校事...
虚见的意思:不根之论;浮浅之见。 明 李贽 《答耿中丞论淡书》:“愿公更不必论湔磨刷涤之功,而惟直言问学开大之益;更不必虑虚见积习之深,而惟切究师友渊源之自。” 清 张履 《<静观斋诗初集>自序》:“不有古人之学,而徒执虚见以求,不得也,求诸诗而愈不得也。”...
眼前的意思:指眼前所见的事物或情况。...
一时的意思:◎ 一时 yīshí(1) [period of time]∶一个时期此一时彼一时一时多少豪杰。——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 [for a sort while;temporary;momentary]∶短时间一时半刻一时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一时从者千人。——清·邵长蘅《青门剩稿》(3) [at the same time]∶同一时候。一时收禽(一时:同时。禽:通“擒”。收禽:逮捕奸党)。——《后汉书·张衡传》一时皆下。——唐·李朝威《柳毅...
一齐的意思:◎ 一齐 yīqí[at the same time;in unison] 同时...
一般的意思:◎ 一般 yībān(1) [same as;just like]∶一样,同样(2) [sort;kind]∶一种;一番别有一般滋味(3) [general;ordinary;common]∶普通;通常一般常识(4) [generally;roughly;habitually]∶总体上;概括地一般说来...
因缘的意思:◎ 因缘 yīnyuán(1) [principal and subsidiary causes] [佛教]∶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其结果的条件洒家在五台山真长老处,学得说因缘,便是铁石人也劝得他转。——《水浒传》(2) [predestined relationship]∶缘分他俩真有因缘...
有根的意思:◎ 有根 yǒugēn(1) [know how things stand and feel confident of handling them]∶根基厚实,有根底工作能不能干得了,她心里有根(2) [with grounds]∶有根据姑娘听他说得有根,也就信了(3) [of impressive background]∶有来头;有依恃这个人有根,不可小看他...
愚贤的意思:愚与贤。 宋 苏轼 《怀西湖寄晁美叔同年》诗:“ 西湖 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 清 黄遵宪 《杂感》诗:“黄土同摶人,今古何愚贤?”...
欲界的意思:佛教语。三界之一,在色界之下,包括六欲天、人间和地狱等。以色、食两欲炽盛而得名。 明 屠隆 《綵毫记·游玩月宫》:“灵光保得长明皎,万里秋毫,早则个轻身慾界超。”参见“ 三界 ”。原为佛教语。三界之一。包括地狱、人间和六欲天等。以贪欲炽盛为其特征。后用以指尘世,人世。 南朝 梁 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夕日欲頽,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明 唐顺之 《与张西磐尚书书》:“此身在欲界中,头出头没,乃知古人寡欲慎独工夫,真未敢屮艸论也。” 清 黄遵宪 《香港感怀》诗:“五丁开凿后,欲界亦仙都。...
宇内的意思:◎ 宇内 yǔnèi(1) [land under heaven] 即天下包举宇内。——汉· 贾谊《过秦论》(2) 又而御宇内。寓形宇内。——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于何的意思:(1).为何;如何。《诗·小雅·十月之交》:“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唐 王季友 《滑中赠崔士瑾》诗:“十年前见君,甲子过我寿;于何今相逢,华髮在我后?”(2).什么。于,助词。 汉 张衡 《西京赋》:“林麓之饶,于何不有!” 晋 左思 《蜀都赋》:“异类众伙,于何不育!”如何。《墨子·非命上》:“故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 子墨子 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於何本之?上本之於古者圣王之事。於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於何用之?废以为刑政。’” 唐 韩愈 《赠别元十...
原意的意思:◎ 原意 yuányì[original intention] 本来的意图;本意这正是我们的原意...
照见的意思:(1).从光照或反光物中映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卢江水》:“山东有石镜照水之所出,有一圆石悬崖,明浄照见人形。” 唐 岑参 《自潘陵尖还少室居止秋夕凭眺》诗:“月出 潘陵 尖,照见十六峰。” 茅盾 《子夜》十三:“闪电瞥过长空,照见满天的乌云。”(2).详察;明了。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一:“ 先主 临终谓之曰:‘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然,君可自取。’非 先主 照见 孔明 肝胆,其肯发此言?” 明 李贽 《心经提纲》:“彼其智慧行深,既到自在彼岸矣,斯时也,自然照见色、受、想、行、...
重重的意思:[释义](形)一层又一层。 [构成]重叠式 [例句]克服重重困难。(作定语)...
诸有的意思:所有,一切。《百喻经·出家凡夫贪利养喻》:“昔有国王,设於教法:诸有婆罗门等,在我国内,制抑洗浄。”...
纵横的意思:◎ 纵横 zònghéng(1) [in length and breadth;lengthwise and sidewise;vertically and horizontally]∶竖和横互相交错 众壑纵横。——《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犹有曲挺纵横者。刀戟纵横。——《广东军务记》(2) [with great ease;freely]∶奔放自如笔意纵横(3) [move about freely;overrun]∶奔驰无阻纵横四海(4) [unbridled;unscr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