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吞泉数斗,中有蒲数脊
出处:《栖霞宫山斋》
宋 · 高似孙
山栖极造理,其北恰岚壁。
下吞泉数斗,中有蒲数脊。
崖留未化雪,竹迸将崩石。
不为世所薰,直入玄之寂。
道人无一吝,近我如相识。
忽然问周易,再三说太极。
言清嚼冰雪,事奥通金碧。
吐纳少滞咽,导引多精色。
阴火养阳鼎,黄云生宝鬲。
定是西母池,佳桃已中食。
下吞泉数斗,中有蒲数脊。
崖留未化雪,竹迸将崩石。
不为世所薰,直入玄之寂。
道人无一吝,近我如相识。
忽然问周易,再三说太极。
言清嚼冰雪,事奥通金碧。
吐纳少滞咽,导引多精色。
阴火养阳鼎,黄云生宝鬲。
定是西母池,佳桃已中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山栖:山居。岚壁:峻峭的山壁。
吞:容纳。
未化雪:未融化的积雪。
崩石:即将崩裂的石头。
世所薰:世俗的熏染。
玄之寂:深远的寂静。
道人:修行者。
太极:中国古代哲学概念,指宇宙的本源和对立统一。
金碧:形容事物深奥、灿烂。
滞咽:呼吸不畅。
精色:精神焕发的样子。
阴火:道教术语,指无形的火。
阳鼎:象征修炼中的阳气。
西母池:传说中的仙池,可能指道教神话中的地方。
佳桃:象征长寿或仙果。
翻译
山居深得自然之理,北面则是峻峭的山壁。山涧深邃能容纳数斗泉水,其中生长着几丛菖蒲。
悬崖上还残留着未融化的积雪,竹林间石头似乎要崩裂而出。
它不被世俗所熏染,直接通往深远的寂静世界。
修行者毫无保留,对我仿佛久别重逢的老友。
他突然询问周易,反复讲述太极的道理。
言语清晰如嚼冰雪,讲解的事物深奥而透彻。
呼吸顺畅,引导修炼时精神焕发。
修炼中运用阴火滋养阳气,如黄云升腾于宝鼎之上。
这必定是西王母的仙池,里面的佳桃花已被享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栖霞宫山斋的幽深环境和隐士的生活。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山斋地理位置的独特,紧邻峭壁,泉水潺潺,菖蒲点缀,展现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未融化的雪和险峻的崖石增添了神秘感,暗示着这里的超凡脱俗。
诗人赞美了山斋主人的高洁品性,他不为世俗所染,心境如玄妙的寂静。他们交谈的内容涉及深奥的周易和太极,言辞清晰如冰雪,透彻而富有智慧。修行者吐纳自然,导引养生,运用内丹之道,修炼身心,达到阴火滋养阳气,黄云象征祥瑞的境界。
最后,诗人猜测这可能是西王母的仙池,暗示这里有仙桃可食,暗含对长生不老的向往。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人物活动,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理想化图景,体现了宋代理学崇尚自然与内在修养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