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正中道,相送倍为情
出处:《送使广州》
唐 · 张九龄
家在湘源住,君今海峤行。
经过正中道,相送倍为情。
心逐书邮去,形随世网婴。
因声谢远别,缘义不缘名。
经过正中道,相送倍为情。
心逐书邮去,形随世网婴。
因声谢远别,缘义不缘名。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家:居住的地方。在湘源住:位于湘江的发源地。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今:现在。
海峤行:前往海边或海滨之地,海峤指近海的山岭,这里泛指海滨地区。
经过:途经,路过。
正中道:中央大道,这里可能指地理位置上的主干道,也可能象征着正道、大道。
相送:为对方送行。
倍为情:情感更加深厚,倍增惜别之情。
心逐书邮去:心意如同书信一般随着邮递员(古代的书邮)远去。
形随世网婴:身体却被世俗的种种牵绊所束缚,犹如被网罗缠绕。
因声谢远别:借着此次离别的机会,表达感谢之意。
缘义不缘名:我们的情谊基于道义而非追求名利,强调友情的纯粹与高尚。
翻译
我家住在湘江源头处,如今你要前往海滨之地。你的行程恰好穿越中央大道,我为你送行,这份情感格外深厚。
我的心意如同书信般随你远去,而身体却仍困于世俗的束缚之中。
借着这次离别之机,向你表达感谢之情,我们的情谊源于道义而非名利。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张九龄的作品,名为《送使广州》。从诗中可以感受到深厚的情谊和对远行者的依依不舍之情。
"家在湘源住,君今海峤行。" 开篇两句,简洁明了地描绘出诗人居住的地点——湘源,以及朋友即将踏上的远行路程至广州一带,即“海峤”。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分别和别离的情景。
"经过正中道,相送倍为情。"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朋友出发时,选择走最直接的道路进行相送的行为,这种行为本身就充满了情感。在这里,“相送”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对友情的一种肯定和加深。
"心逐书邮去,形随世网婴。" 这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深切寄托。他希望自己的心意能够通过信件传递给远方的朋友,而身体虽然被世俗羁绊,但精神上却与朋友相连。
"因声谢远别,缘义不缘名。" 最后两句,诗人通过声音表达对朋友远行的感激之情,并强调了这种情谊是基于深厚的情义,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的虚名。
总体而言,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