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无剑拄颐但樵服,有衾覆首胜珠襦全文

无剑拄颐但樵服,有衾覆首胜珠襦

宋 · 刘克庄
曾批龙鳞捋虎须,君恩天大偶全躯。
入华胥国浑成梦,移太行山得许愚。
无剑拄颐但樵服,有衾覆首胜珠襦
他时只著深衣去,不必防闲发冢儒。

注释

批:批阅,指触犯龙颜。
龙鳞:比喻皇帝的威严。
虎须:比喻权势或危险。
华胥国:传说中的理想国度,象征梦境。
浑成梦:完全沉浸在梦境中。
移太行山:夸张的说法,形容力量巨大。
樵服:农夫的衣服,表示简朴生活。
珠襦:用珠子装饰的贵重衣服。
深衣:古代的一种长袍,象征隐士或高洁之士。
发冢儒:挖坟盗墓的儒生,讽刺那些不择手段的人。

翻译

他曾触犯龙颜,胆敢捋虎须,皇上的恩典极大,让他保全了性命。
进入那如梦似幻的华胥国,连太行山都能移动,显得多么愚蠢。
没有宝剑支撑下巴,只穿农夫的衣服,有被子盖头比珠宝袍子更珍贵。
将来只需身着深衣离去,无需担心那些挖坟盗墓的儒生。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戏题山庵二首·其一》。诗中融合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出诗人超脱世俗、享受山林生活的心境。

"曾批龙鳞捋虎须,君恩天大偶全躯。" 这两句诗通过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龙和虎,用“君恩”暗指自然赋予的恩惠,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以及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怀。

"入华胥国浑成梦,移太行山得许愚。"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寄托的境界。“华胥国”原本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境,这里用来形容诗人所达到的精神状态,而“移太行山得许愚”则表明诗人通过移居山林,获得了一种心灵上的宁静与满足。

"无剑拄颐但樵服,有衾覆首胜珠襦。" 这两句强调了诗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他不需要武力(“无剑”),只需简单的衣着(“樵服”)就能过得自在,而且即便是简陋的被子(“有衾覆首”)也胜过华丽的珠饰。

"他时只著深衣去,不必防闲发冢儒。"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安排。他希望自己将来能穿着简单的衣服,自由自在地生活,而不需要担心世俗的烦恼。

整首诗通过对山林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然、清净、高远情操的意境,以及他对于超越尘世、达到精神自由状态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