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年如转目,洛阳不改旧时春
出处:《和任开叔观福严院旧题名》
宋 · 司马光
墨踪尘淡鬓华新,犹喜重来值故人。
二十二年如转目,洛阳不改旧时春。
二十二年如转目,洛阳不改旧时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墨踪:墨迹。尘淡:痕迹淡去。
鬓华新:新的发饰。
犹喜:更令人欢喜。
重来:再次回来。
值故人:遇见老朋友。
二十二年:二十多年。
如转目:仿佛眨眼间。
洛阳:洛阳城。
不改:依旧。
旧时春:往昔的春天。
翻译
墨迹已淡,新的发饰增添了几分清新,更令人欣喜的是再次遇见了老朋友。二十多年仿佛眨眼而过,洛阳城依旧保持着往昔的春天景色。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司马光的作品,展现了诗人怀旧之情和对友情的珍视。开篇“墨踪尘淡鬓华新”描绘了一种物是人非的场景,墨迹残留却已失去昔日生机,鬓发虽经年华洗礼依旧如旧,透露出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犹喜重来值故人”表达了诗人对能够再次见到老朋友的欣慰之情。在这里,“故人”不仅指久别重逢的人,更蕴含着共同的记忆和情感纽带。这种情感的交织,增添了诗歌的情趣,使得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跨越时空的深厚情谊。
“二十二年如转目”则是对时间流逝的一种感慨。这短暂的数字“二十二”,在这里象征着岁月的长河和记忆的沉淀。诗人用“如转目”来形容时间的飞逝,既表达了惊叹,又不免带有一丝哀愁。
最后,“洛阳不改旧时春”则是诗人的感慨之语。在这里,洛阳城成了历史与记忆的象征。尽管岁月流转,但这座古城依旧保持着它的面貌,尤其是在春天,这份不变似乎成为了连接过去和现在的一道桥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勾勒出了一幅深情且略带哀愁的人生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