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持官里黄金去,望拜韩擒石子冈
出处:《任蛮奴》
宋 · 邓林
千里旌旗已渡江,蛮奴苦谏唤萧郎。
却持官里黄金去,望拜韩擒石子冈。
却持官里黄金去,望拜韩擒石子冈。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千里:形容距离极远。旌旗:旗帜,古代用于指挥军队。
蛮奴:对南方少数民族的贬称。
萧郎:这里可能指代某位将领或重要人物。
官里:官府。
黄金:古代货币,也象征权力和财富。
韩擒石子冈:韩擒虎,隋朝名将,此处可能指代他的墓地。
翻译
千里的军旗已经渡过了长江,蛮地的奴隶苦苦劝谏呼唤萧郎。他却拿着官府的黄金离去,希望能到韩擒虎墓前拜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渡江前往边疆的壮丽景象,充满了豪迈的情怀和对英雄事迹的赞美。开篇“千里旌旗已渡江”一句,便展现出宏伟的画面,旌旗是古代武官的仪仗,用来表示军队的威严和将领的地位,“千里”则形容其规模之大,显示了军队的强盛与统帅的雄才。渡江意味着将军即将远离故土,投入到更为艰苦的边防生活中去。
紧接着“蛮奴苦谏唤萧郎”一句,则表现出对将军离别之情。蛮奴指的是南方少数民族,他们可能是将军的部下或地方人民,苦谏则是他们不愿意英雄远行的深切情感,而“唤萧郎”则增添了一份温柔与哀怨。
第三句“却持官里黄金去”显示了将军临行前的准备和对未来的期许。黄金在古代是价值极高的货币,这里的“却持官里黄金去”不仅体现了将军对士兵的慷慨,也预示着其即将面对的挑战与考验。
最后一句“望拜韩擒石子冈”,则是一种文化的回响和精神的寄托。韩擒虎(或名韩擒石)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勇士,其名字在这里被用来象征着武德与英勇,将军望拜其墓陵,表达了对英雄品格的崇敬和自我勉励。
整首诗通过对将军出征场景的描绘,以及对蛮奴离别之情、黄金备战和英雄崇拜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种豪迈奔放的情怀和深沉的历史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