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赠双璧,再见延上宾
出处:《送孔生再游河北》
宋 · 欧阳修
志士惜白日,高车无停轮。
孔生东鲁儒,年少勇且仁。
大轴献理匦,长裾弊街尘。
门无黄金聘,家有白发亲。
寒风八九月,北渡大河津。
玉塞积精甲,金戈辉秋云。
孔生力数斗,其智兼千人。
短褐不自暖,高谈吐阳春。
北州多贤侯,待士谁最勤。
一见赠双璧,再见延上宾。
丈夫患不遇,岂患长贱贫。
孔生东鲁儒,年少勇且仁。
大轴献理匦,长裾弊街尘。
门无黄金聘,家有白发亲。
寒风八九月,北渡大河津。
玉塞积精甲,金戈辉秋云。
孔生力数斗,其智兼千人。
短褐不自暖,高谈吐阳春。
北州多贤侯,待士谁最勤。
一见赠双璧,再见延上宾。
丈夫患不遇,岂患长贱贫。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志士:指有远大志向的人。高车:华丽的马车。
孔生:指孔子。
黄金聘:丰厚的聘礼。
寒风:形容天气寒冷。
玉塞:边塞,代指战场。
精甲:精良的铠甲。
阳春:比喻美好的言论或思想。
贤侯:贤明的诸侯。
双璧:珍贵的玉璧,象征重礼。
贱贫:贫穷卑贱。
翻译
志士痛惜光阴如金,疾驰的车轮不停歇。孔子在鲁国以儒学闻名,年轻时既勇敢又仁慈。
他把深奥的学问献给朝廷,长袍蒙尘于市井之间。
家中虽无丰厚聘礼,但有白发苍苍的亲人。
寒冬时节在八九月,他渡过大河前往北方。
边塞堆积着精良的铠甲,金戈映照秋云如画。
孔生智慧超群,能抵数千人之力。
身穿粗布衣却胸怀壮志,高谈阔论充满生机。
北方州郡多有贤明诸侯,谁最热衷招揽人才呢?
初次相见就赠予美玉,再次邀请则以贵宾相待。
大丈夫忧虑的是不遇明主,而非长久贫穷卑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送孔生再游河北》。诗中表达了对孔生这位年轻有为的儒者深深的敬佩和期待。诗人赞扬孔生勇敢仁义,才智过人,尽管生活清贫,但志向坚定,献身于理学。他不畏严寒,决心北渡黄河,投身于北方的贤侯之中,寻求更好的机遇。
诗中描绘了孔生的形象,他穿着破旧的长袍,却胸怀壮志,口吐真知灼见,犹如阳春白雪。诗人感慨,孔生的才华足以匹配那些礼贤下士的北方诸侯,他们慷慨赠予,以示尊重。最后,诗人以“丈夫患不遇,岂患长贱贫”收尾,强调了孔生的抱负和对机遇的渴望,表达了对他的鼓励和祝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孔生的品格与才情,以及作者对其未来的期望,具有鲜明的人文关怀和激励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