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梁善类植泰道,柱石明堂开远模
考亭西山接伊洛,户庭坦荡除榛芜。
意一先生续正传,刚以直养轲其徒。
端平御史凛风节,历历抗疏诛奸谀。
爱君忧国根性天,实与名称名非沽。
艺祖所谓社稷臣,四海欢呼登政途。
津梁善类植泰道,柱石明堂开远模。
丹心炳炳照白发,力扶国是消民瘉。
共期圣祉登嵩华,长使廊庙闻都俞。
黎元翘首望太平,愿斡圣化还唐虞。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仁气:人文气息。堪舆:风水、人文地理。
钟真儒:孕育真正的儒家学者。
考亭:古代学府。
伊洛:古代洛阳的伊水和洛水。
刚以直养:刚正不阿地培养。
御史:古代官职,负责监察。
奸谀:奸诈奉承的人。
实与名称:名副其实,名声与实际相符。
社稷臣:关系国家存亡的大臣。
廊庙:朝廷。
黎元:百姓。
斡圣化:扭转或推行圣明的教化。
翻译
东南地区人文气息浓厚,武夷山旁孕育着众多贤儒。考亭西山连接着洛阳伊水,庭院开阔清除杂草丛生。
意一先生继承正统,以刚正不阿教导弟子。
端平时期的御史威严公正,直言进谏惩治奸佞谄媚之人。
他爱君忧国的本性出于天性,名声并非刻意追求。
他是宋太祖所说的社稷之臣,天下百姓欢欣他走上政途。
他像桥梁一样滋养善良,如柱石般树立光明的榜样。
他赤诚之心照亮白发,力图维护国家大义消除百姓疾苦。
共同期待圣明福祉降临嵩华,长久让朝廷听到赞许之声。
黎民百姓期盼太平盛世,愿他能扭转乾坤回归唐虞之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黻为纪念徐意一参政而作。全诗以崇高的道德和深厚的情感,歌颂了徐意一的品格与政治理想。
开篇“东南仁气氲堪舆,武夷相望钟真儒”描绘了一幅充满仁爱之气息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比山川的壮丽来映射出徐意一的高尚品格。接着“考亭西山接伊洛,户庭坦荡除榛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环境的向往,将个人之德与国家之治相结合。
“意一先生续正传,刚以直养轲其徒”赞扬徐意一继承了古代圣贤的正确道统,以坚定和直率的品行教育后学。下句“端平御史凛风节,历历抗疏诛奸谀”则描绘了他在担任御史职位时刚正不阿、清廉自守的形象,以及他对付小人的坚决态度。
“爱君忧国根性天,实与名称名非沽”表达了徐意一深厚的爱国情怀以及他的真诚无伪,不为虚名所动摇。诗人通过“艺祖所谓社稷臣,四海欢呼登政途”进一步强调了他作为国家栋梁之才,对社会大众的重要性,以及他在政治舞台上的卓越表现。
接下来的“津梁善类植泰道,柱石明堂开远模”描绘了一种理想化的政治景象,反映出诗人对徐意一政治理念的赞美。随后,“丹心炳炳照白发,力扶国是消民瘉”则以生动形象表达了徐意一年迈而仍不忘国事,愿以自己的力量支持国家,解除百姓之疾苦。
最后,“共期圣祉登嵩华,长使廊庙闻都俞。黎元翘首望太平,愿斡圣化还唐虞”表达了诗人对徐意一能够得到皇帝恩泽,位登高位的美好祝愿,以及他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和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深情的赞颂,展现了徐意一不仅在个人品德上堪称楷模,更在政治上有着远大的理想和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