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披白帢登此堂,绛阙神清气深稳
出处:《王仲诚舒啸堂》
宋 · 释德洪
隔岸暮山秋翠重,少焉月作冰轮涌。
闲披白帢登此堂,绛阙神清气深稳。
齿应衔环舌卷桂,两鬓西风心一寸。
此中不著丝竹耳,但觉清圆林叶动。
馀韵夫须百里闻,风露清冥人跨凤。
恐君夜残亦仙去,弃米叫云空目送。
闲披白帢登此堂,绛阙神清气深稳。
齿应衔环舌卷桂,两鬓西风心一寸。
此中不著丝竹耳,但觉清圆林叶动。
馀韵夫须百里闻,风露清冥人跨凤。
恐君夜残亦仙去,弃米叫云空目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傍晚时分,隔岸秋色浓重的暮山景象,以及月亮从水面缓缓升起的壮丽情景。通过“白帢”、“绛阙”等意象,展现了诗人登高远眺的豪情与超然物外的心境。
“齿应衔环舌卷桂”,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高洁,仿佛口中含着桂香,言辞中透露出淡淡的香气。“两鬓西风心一寸”,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界的风霜,内心却保持着一份宁静与坚定。
“此中不著丝竹耳,但觉清圆林叶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淡泊态度,更欣赏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之美。风吹过树林,树叶轻轻摇曳,这种自然的声音,比任何乐器演奏都更加悦耳动听。
最后,“馀韵夫须百里闻,风露清冥人跨凤。”描绘了诗人所感受到的余音绕梁,仿佛整个天地都被这美妙的旋律所覆盖,即使在百里之外也能感受到这份清新的气息。而“风露清冥人跨凤”则象征着诗人超越尘世,与自然融为一体,如同乘风飞翔的仙人,自由自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美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