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逢苍筤息,若在山中閒
出处:《苍筤源》
宋 · 刘敞
日出江气暖,步行村落间。
偶逢苍筤息,若在山中閒。
绿筱既蒙密,清波自回环。
初疑人迹绝,久有笑语諠。
脱足涉涧水,隔林叩柴关。
主人疏世事,相见亦欢然。
稍觉耳目旷,久之遂忘还。
归来诧舟子,适过武陵源。
偶逢苍筤息,若在山中閒。
绿筱既蒙密,清波自回环。
初疑人迹绝,久有笑语諠。
脱足涉涧水,隔林叩柴关。
主人疏世事,相见亦欢然。
稍觉耳目旷,久之遂忘还。
归来诧舟子,适过武陵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诗人刘敞以细腻的笔触,将清晨日出时分,江面温暖的阳光与村落间悠闲的步行场景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
“日出江气暖”,开篇即点明了时间与环境,温暖的江面映照着初升的太阳,为整幅画面铺垫了温馨的基调。“步行村落间”则展现了诗人的行踪,他漫步于乡间小道,享受着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偶逢苍筤息,若在山中閒。”这两句通过“偶逢”和“若在山中閒”的描述,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自然的亲近感。仿佛在山林间偶然相遇,心灵得到了片刻的休憩。
接下来,“绿筱既蒙密,清波自回环”描绘了苍筤源的自然风光,竹林茂密,溪水清澈蜿蜒,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而又宁静致远的画面。诗人通过“初疑人迹绝,久有笑语諠”两句,巧妙地表现了从最初的寂静到逐渐传来的人声,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和生活气息。
“脱足涉涧水,隔林叩柴关”则展现了诗人深入探索的过程,他踏过溪流,穿过树林,最终到达了一个隐秘的小屋前。这里,主人“疏世事,相见亦欢然”,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美好关系。
最后,“稍觉耳目旷,久之遂忘还”表达了诗人沉浸于自然美景中的感受,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完全融入了这片宁静之中,甚至忘记了归途。这种忘我状态,是对自然之美的极致赞美。
“归来诧舟子,适过武陵源”以诗人的归来作为收尾,通过与船夫的对话,暗示了诗人可能经历了一次梦幻般的旅程,如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充满了神秘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在自然中找到的精神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