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知别后意,寂寞掩郊扉
出处:《途中书情寄沣上两弟因送二甥却还》
唐 · 韦应物
华簪岂足恋,幽林徒自违。
遥知别后意,寂寞掩郊扉。
回首昆池上,更羡尔同归。
遥知别后意,寂寞掩郊扉。
回首昆池上,更羡尔同归。
注释
华簪:古代官员帽上的装饰品,象征地位。岂足恋:不值得留恋。
幽林:僻静的树林,象征隐居或避世的地方。
徒自违:只能白白地错过或远离。
遥知:远远地猜想。
别后意:分别后的心情。
寂寞:孤单,冷清。
掩郊扉:关闭郊外的家门,此处指过着隐居或孤独的生活。
昆池:昆明池,古代长安的皇家园林,象征繁华之地。
更羡:更加羡慕。
尔同归:你和朋友们一起回去。
翻译
华美的簪子哪里值得留恋,身处幽深的树林也只是白白错过。遥想分别之后你的心情,定是寂寞地关闭了郊外的房门。
回想起昆明池边的时光,我更加羡慕你能与朋友们一同回去。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途中书情寄沣上两弟因送二甥却还》,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旅途中的孤独与寂寞。首句“华簪岂足恋,幽林徒自违”中,“华簪”指的是华美的山峰,“岂足恋”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片美丽景色的留恋之情,而“幽林徒自违”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与世隔绝的感受。
接下来的“遥知别后意,寂寞掩郊扉”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绪。诗人通过远离家乡的亲人了解到他们分别后的思念之情,但却只能在寂寞中独自关上门窗,这种无法与亲人相聚的痛苦和孤独感被形象地表达出来。
最后,“回首昆池上,更羡尔同归”则是诗人对昔日与亲人一起游玩之地的回忆,表达了更深层次的怀念和对团聚时光的羡慕。这里的“昆池”很可能是指一个特定的地点,也许是诗人曾经与亲人共同前往的地方。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的深切思念和旅途中的孤独感。这样的表达方式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情感寄托手法,即借助外在景物来抒发内心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