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当拥衾睡,慎闭窗与扉
出处:《次韵子瞻发洪泽遇大风却还宿》
宋 · 苏辙
昨夜宿洪泽,再来遂如归。
却行虽云拙,乘险谅亦非。
谁言淮阴近,阻此骇浪飞。
长风径千里,蛟蜃相因依。
眇然恃一叶,此势安可违。
冒涉彼何人,勇决生虑微。
欲速有不达,鱼腹岂足肥。
风帆尚可转,野庙谁能祈。
但当拥衾睡,慎闭窗与扉。
夜闻声尚恶,起视聊披衣。
却行虽云拙,乘险谅亦非。
谁言淮阴近,阻此骇浪飞。
长风径千里,蛟蜃相因依。
眇然恃一叶,此势安可违。
冒涉彼何人,勇决生虑微。
欲速有不达,鱼腹岂足肥。
风帆尚可转,野庙谁能祈。
但当拥衾睡,慎闭窗与扉。
夜闻声尚恶,起视聊披衣。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宿:住宿。遂:于是, 如此。
拙:笨拙。
谅:确实, 确信无疑。
淮阴:地名, 指淮河下游地区。
骇浪:汹涌的大浪。
蛟蜃:蛟龙和蜃气, 指海市蜃楼。
眇然:渺小, 孤独。
冒涉:冒险涉水。
虑微:细微的顾虑。
鱼腹:比喻微薄的收获。
祈:祈求。
拥衾:裹着被子。
聊:姑且, 简单地。
翻译
昨晚我住宿在洪泽湖边,再次来到这里就像回到了家。虽然退行看似笨拙,但在危险中前行也是无奈之举。
有人曾说淮阴离我很近,但汹涌的波浪阻碍了我前进的步伐。
强劲的风吹过千里,海中蛟龙和蜃气幻象相互交织。
我孤身一叶,这样的形势怎能违背自然规律。
冒险渡过这未知之地,需要的是勇气而非微小的顾虑。
急于求成有时反而达不到目的,鱼腹之物怎能填饱肚子。
即使风帆还能转向,野外的神庙又有谁能求助。
我只应裹着被子入睡,小心关上门窗。
夜晚听到的声音都令人不安,起来披衣查看一下罢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子瞻发洪泽遇大风却还宿》。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在洪泽湖遭遇大风后决定返回住宿的情景。他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自己决策的反思。
首句“昨夜宿洪泽,再来遂如归”写出了诗人昨晚在洪泽湖边过夜,今日再访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然而,“却行虽云拙,乘险谅亦非”表明他意识到自己的决定并非明智,因为即使行动笨拙,冒险前行也是不妥的。
“谁言淮阴近,阻此骇浪飞”暗示了淮阴虽近,却被汹涌的波涛所阻,形象地描绘了大风带来的惊涛骇浪。接下来,“长风径千里,蛟蜃相因依”进一步渲染了风势之大,连蛟龙蜃怪都受到影响,显示出环境的恶劣。
诗人感慨自己“眇然恃一叶”,即仅凭一叶扁舟面对这滔天巨浪,形势严峻,无法违抗。“冒涉彼何人,勇决生虑微”表达了他对自身勇气和谨慎的反思,意识到过于急躁可能导致危险。
“欲速有不达,鱼腹岂足肥”引用成语,意指急于求成反而不能达到目的,暗示了他对于快速行动可能带来不幸的担忧。接着,“风帆尚可转,野庙谁能祈”表达了对改变航向和求助神明的无奈,只能自我保护,静待风平浪静。
最后两句“但当拥衾睡,慎闭窗与扉。夜闻声尚恶,起视聊披衣”描绘了诗人决定安心入睡,紧闭门窗,尽管夜晚风声依旧刺耳,但仍强忍着起身查看。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冷静思考和自我调适,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