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处若彗扫,来时如电激
阳景当昼迟,阴天半夜赤。
过处若彗扫,来时如电激。
岂复辨萧兰,焉能分玉石。
虫蛇尽烁烂,虎兕出奔迫。
积秽一荡除,和气始融液。
尧时既敬授,禹稼斯肇迹。
遍生合颖禾,大秀两岐麦。
家有京坻咏,人无沟壑戚。
乃悟焚如功,来岁终受益。
拼音版原文
翻译
南风猛烈吹起大火,火焰熊熊燃烧在楚地湖泊。阳光在白天显得格外缓慢,夜晚阴云密布,天空一片血红。
火势过处像彗星扫过,来时迅疾如闪电。
哪里还能分辨花草,怎能区别美玉与石头。
虫蛇被烧得焦烂,猛兽逃窜受惊。
污垢积聚一扫而空,和煦之气开始弥漫。
这是尧帝赐予土地,大禹开始种植庄稼的时候。
满地生长着颗粒饱满的稻谷,高大的麦穗形成双歧。
家中有丰收的歌谣,人们不再为饥饿忧虑。
这才明白,这场大火虽残酷,却带来了来年的丰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道州发生的野火,通过生动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火势的猛烈以及它对自然景观和生物世界的影响。开篇“南风吹烈火,焰焰烧楚泽”两句,形象地描绘出火借助南风迅速蔓延,火焰如同潮水一般汹涌而来,席卷了广阔的楚地水域。紧接着,“阳景当昼迟,阴天半夜赤”进一步强调了火势的猛烈与持续,白日之下阳光被遮蔽,夜晚阴霾中天空呈现出血红色。
诗人通过“过处若彗扫,来时如电激”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野火迅速席卷一切的景象,如同彗星划破长空,速度之快、力量之大令人惊叹。接下来的“岂复辨萧兰,焉能分玉石”则表达了在这场火灾中,即便是细微如萧兰的植物,也难以幸免,而坚硬如玉石者亦被火焰所融解。
“虫蛇尽烁烂,虎兕出奔迫”两句,展示了野火对动物世界的冲击,无论是低小如虫蛇还是凶猛如虎兕,都在这场火灾中受到了威胁。紧接着,“积秽一荡除,和气始融液”则描绘出了火灾过后,一切污秽之物被焚毁净尽,天气也随之变得和谐温暖。
诗人在“尧时既敬授,禹稼斯肇迹”中提到了远古圣王尧舜和大禹的功绩,意指这场火灾过后,大地得以重现先贤之治理下的繁荣景象。接下来的“遍生合颖禾,大秀两岐麦”则具体描绘了火 灾后的土地重新变得肥沃,农作物茁壮成长。
最后,“家有京坻咏,人无沟壑戚”表达了人民在政府的关怀下,生活安定,无需担忧山川沟壑中的艰险。“乃悟焚如功,来岁终受益”则总结了诗人对这场火灾后果的反思,认识到火灾带来的破坏也是自然的一种净化,来年必将因之而获益。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将一场野火的发生、发展及其后果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于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于生命和土地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