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溺舟犹自戒,势利溺人终莫省
扶舆政恐犯霜露,买舟傥可休僮仆。
清滩白昼雷霆作,乱石惊湍犬牙错。
平生珍重千金躯,舟子一篙那可托。
飘摇叶漾势转急,釜灶倾颓不能立。
眼看白浪散银山,蛟螭百怪堂堂出。
人皆乘险欲趋利,我不安行悔可及。
吁嗟世路风波猛,巧阱危机暗驰骋。
江湖溺舟犹自戒,势利溺人终莫省。
矫情镇物未足言,书此聊为后来警。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瓯粤:古代中国地区名,包括现在的广东、福建一带。扶舆:乘车出行。
霜露:比喻艰难困苦。
买舟:购买船只。
清滩:清澈的河滩。
蛟螭:古代传说中的龙类。
趋利:追求利益。
矫情:假装感情或态度。
书此:写下这些。
翻译
从南方的粤地而来,一路没有平坦的土地,山峦起伏,绿色的波涛翻腾。担心乘车出行会遭遇霜露,或许买船可以免去仆人的劳苦。
清澈的河滩在白天也能听到雷鸣般的水声,乱石间湍流交错,如同犬牙般参差不齐。
我一生珍视自己的生命,怎能将生死寄托在一叶扁舟上。
随着水流摇摆,船只速度加快,连锅灶都难以稳住。
眼见白浪如银山般涌来,蛟龙怪兽纷纷显现。
人们都渴望冒险求取利益,但我却因不安而后悔莫及。
哎,世间的道路充满凶险,巧妙的陷阱隐藏着危机。
即使在江湖中乘舟也有教训,但人们对于权势的沉迷始终无法醒悟。
矫饰情感和控制外物不足以言说,写下这些只为警示后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险峻的山水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世间险恶与利益争夺的警惕之心。开篇两句“南来瓯粤无平陆,林峦起翠波腾绿”便将读者带入了一片连绵不绝的山水之中,其中“瓯粤”指的是险峻的山势,“林峦起翠波腾绿”则是对这山脉中生机勃勃景象的生动描写。
诗人接着写道:“扶舆政恐犯霜露,买舟傥可休僮仆。”这里通过“扶舆政恐犯霜露”,形象地表达了出行时对于严寒天气的担忧;而“买舟傥可休僮仆”则显示了诗人对于拥有舟船以供旅行之需的迫切心情。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清滩白昼雷霆作,乱石惊湍犬牙错”,诗人通过“清滩白昊雷霆作”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天气突变的紧张氛围;而“乱石惊湍犬牙错”则形象地展现了山水间险峻怪异的地貌。
接着,“平生珍重千金躯,舟子一篙那可托”,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以及对于能够托身于舟子的渴望。紧接着的“飘摇叶漾势转急,釜灶倾颓不能立”则描绘了一种动荡不定的水面景象。
在诗的后半部分,“眼看白浪散银山,蛟螭百怪堂堂出”,诗人通过“眼看白浪散银山”的描写,再次强调了自然界的险恶与变幻无常;而“蛟螭百怪堂堂出”则表现了一种对未知世界的惊奇与敬畏。
最后,“人皆乘险欲趋利,我不安行悔可及。吁嗟世路风波猛,巧阱危机暗驰骋。江湖溺舟犹自戒,势利溺人终莫省。”诗人通过这些句子表达了对他人的警惕之心,即人们往往贪图利益而不顾险恶,自己则保持着不安与悔悟之情。而“吁嗟世路风波猛,巧阱危机暗驰骋”更是直接点出了世间的险恶与变幻。
全诗最后以“矫情镇物未足言,书此聊为后来警。”作为结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象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以及通过这次旅行体验所获得的教训,希望能够传递给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