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烧灯夜,封川转觉幽
出处:《元旦二首 其二》
宋 · 郑刚中
正月烧灯夜,封川转觉幽。
十分凭月色,数点照城头。
俗习那知陋,安陵谅不愁。
家家松火畔,舂米未曾休。
十分凭月色,数点照城头。
俗习那知陋,安陵谅不愁。
家家松火畔,舂米未曾休。
注释
正月:农历正月,指元宵节。烧灯:点灯笼庆祝。
封川:形容城市或河流被灯火照亮。
幽:清静、幽深。
十分:非常,极其。
月色:月光。
数点:少数,少量。
城头:城墙之上。
俗习:世俗的习俗。
陋:简陋,朴素。
谅:料想,想必。
家家:每家每户。
松火畔:松树旁边,可能指篝火。
舂米:用杵捣米。
未曾休:从未停止。
翻译
正月元宵之夜,灯火通明更显清幽。明亮的月光下,几点灯火照亮城头。
世俗的眼光怎知这简朴之美,安陵人想必无须担忧。
家家户户在松火旁,舂米声此起彼伏从未停歇。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宋代元宵节(正月烧灯夜)的场景。诗人郑刚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的静谧与祥和。"封川转觉幽"一句,写出了在灯火通明的夜晚,川流似乎因灯火而显得更加宁静深邃。"十分凭月色,数点照城头",描绘了明亮的月光洒在城头,星星点点,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诗人对于世俗的习俗和陋习持有一定的批判态度,但并未过于严厉,而是以"俗习那知陋"暗示人们可能并未意识到某些习俗的不足。然而,他相信即使在这样的夜晚,安逸的安陵之地的人们也不会有太多忧虑。最后两句"家家松火畔,舂米未曾休",则展现出家家户户在松火旁忙碌舂米的景象,虽然辛苦,却透出节日里生活的热闹与勤劳。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元宵之夜为背景,既描绘了节日的喜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体现了诗人对民俗和人情的观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