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翁早具金刚眼,照耀大千无间歇
明 · 释今无
吾翁早具金刚眼,照耀大千无间歇。
去秋忽唱还乡行,谁识双林未入灭。
四百罗浮山君长,守护无缝威凛烈。
譬如皓月被云掩,是月光明岂曾歇。
眼光所照亦复然,妄情瞥起即区别。
还将佛子区别智,消尽妄情光不二。
江南姑熟有虞山,山中长者名远被。
如椽大笔干云汉,电抹风摇生妙义。
点笔此光出笔端,恰与长者同巴鼻。
石弟克绍吾家种,代师远走五千里。
褦襶久藏妙喜机,笑揖张君等儿戏。
出门一句为余言,始信脚根方点地。
去秋忽唱还乡行,谁识双林未入灭。
四百罗浮山君长,守护无缝威凛烈。
譬如皓月被云掩,是月光明岂曾歇。
眼光所照亦复然,妄情瞥起即区别。
还将佛子区别智,消尽妄情光不二。
江南姑熟有虞山,山中长者名远被。
如椽大笔干云汉,电抹风摇生妙义。
点笔此光出笔端,恰与长者同巴鼻。
石弟克绍吾家种,代师远走五千里。
褦襶久藏妙喜机,笑揖张君等儿戏。
出门一句为余言,始信脚根方点地。
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与感悟。诗人通过“金刚眼”、“大千世界”、“罗浮山君长”等意象,描绘了佛法的广袤与庄严,强调了佛法的永恒与不息。
“吾翁早具金刚眼,照耀大千无间歇。” 开篇即以“金刚眼”喻佛法之洞察力,如同金刚般坚固锐利,能穿透一切虚妄,照亮整个宇宙,永不停歇。
“去秋忽唱还乡行,谁识双林未入灭。” 这两句则以“还乡行”象征佛法的实践与回归,暗示佛法的实践并非远离生活,而是深入生活,如同双林未入灭,佛法的生命力永不衰减。
“四百罗浮山君长,守护无缝威凛烈。” 通过罗浮山君长的形象,进一步强调佛法的守护力量,如同山岳般稳固,不容侵犯。
“譬如皓月被云掩,是月光明岂曾歇。” 这里以月亮被云遮蔽,但月光并未因此消失,来比喻佛法的真理,即使在世俗的遮蔽下,其真理依然存在,光芒不减。
“还将佛子区别智,消尽妄情光不二。” 最后两句强调了佛法的智慧能够区分真伪,消除妄念,使人心归于清净,达到“光不二”的境界,即真理与现实的合一。
整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佛法的博大精深,以及对佛法实践的深切体悟。通过“江南姑熟有虞山,山中长者名远被”等描述,将佛法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强调佛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价值。最后,“出门一句为余言,始信脚根方点地”,则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佛法实践的领悟,强调了佛法实践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