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月急猿啼峡雨,逐人破衲洗江尘
出处:《和丹霞天老人送澹西堂韵》
明 · 释今无
锦水桃花二月春,双收人境未全贫。
问年行道师黄檗,入谷耕云让子真。
黑月急猿啼峡雨,逐人破衲洗江尘。
明霞十亩归前浦,独笑支离老此身。
问年行道师黄檗,入谷耕云让子真。
黑月急猿啼峡雨,逐人破衲洗江尘。
明霞十亩归前浦,独笑支离老此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禅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首句“锦水桃花二月春”以“锦水”喻清澈的河流,桃花盛开于二月的春日,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春景图。接着,“双收人境未全贫”一句,巧妙地将自然美景与内心世界的富足相联系,暗示了在自然中寻得心灵的满足与安宁,即使物质生活简朴,精神世界也能富足。
“问年行道师黄檗,入谷耕云让子真”两句,借用了佛教中的典故,黄檗山是佛教圣地,子真则是传说中的隐士。这里表达了诗人追求精神修行与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向高僧学习佛法,深入山谷耕作,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此达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黑月急猿啼峡雨,逐人破衲洗江尘”描绘了一幅夜晚山林中的景象,急促的猿啼声伴随着峡谷中的雨水,破旧的僧衣在江边洗涤,既体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自我净化的过程。
最后,“明霞十亩归前浦,独笑支离老此身”以“明霞”比喻美好的未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期待在宁静的环境中度过余生的愿望。同时,“支离”一词,既描述了诗人身体的疲惫或孤独,也暗含了对人生无常、岁月流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与内心平静的追求,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