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各彝险,探珠半有无
出处:《柬丁际可》
明 · 何南凤
十载重相见,斯言竟恰符。
君心仍好佛,我貌已非吾。
行路各彝险,探珠半有无。
何时尘事毕,松下共团蒲。
君心仍好佛,我貌已非吾。
行路各彝险,探珠半有无。
何时尘事毕,松下共团蒲。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何南凤写给丁际可的一封信札,名为《柬丁际可》。通过诗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与友人重逢时的感慨以及对人生世事的深沉思考。
首句“十载重相见”,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多年后再次相会的喜悦之情。接着,“斯言竟恰符”则暗示了两人之间长久以来的默契和理解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这种情感的延续令人动容。
“君心仍好佛,我貌已非吾”两句,诗人以自嘲的口吻描述了自己容貌的变化,同时表达了对朋友内心世界的关注和尊重。这里不仅体现了友情的深厚,也流露出对时光易逝、岁月变迁的感慨。
“行路各彝险,探珠半有无”运用比喻手法,将人生的旅途比作探索珍珠的过程,既有艰难险阻,也有未知与不确定。这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概括,也是对生命中追求与失落的深刻反思。
最后,“何时尘事毕,松下共团蒲”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在远离尘嚣的地方,与友人一同享受宁静与和谐。这一愿景寄托了对心灵归宿的追求,以及对真挚友谊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对人生、友情和未来的深切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