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沙暮卷山头树,落日晴翻海上潮
出处:《同诸公登中后所戍楼》
清 · 吴兆骞
若为荒戍驻征轺,纵目烽楼野色遥。
万里川原迷大漠,百年亭堠识前朝。
平沙暮卷山头树,落日晴翻海上潮。
倚堞却寻南首路,汉关迢递已云霄。
万里川原迷大漠,百年亭堠识前朝。
平沙暮卷山头树,落日晴翻海上潮。
倚堞却寻南首路,汉关迢递已云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们登上一座荒凉边塞的戍楼时的景象。首句"若为荒戍驻征轺",表达了对戍楼所在之地的偏远和军事性质的感慨,"征轺"暗示着戍守者的艰辛。第二句"纵目烽楼野色遥",通过远眺烽火台,展现出辽阔的草原和遥远的地平线,显示出边疆的壮丽景色。
接下来的两句"万里川原迷大漠,百年亭堠识前朝",进一步描绘了边疆的广袤无垠和历史的沧桑感,"亭堠"是古代传递军情的设施,见证了往昔的战事和岁月变迁。"平沙暮卷山头树,落日晴翻海上潮",通过描绘傍晚时分的沙漠风光,如沙尘卷起、落日映照海潮,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壮丽的氛围。
最后两句"倚堞却寻南首路,汉关迢递已云霄",诗人倚靠城墙,回望来路,感叹通往内地的漫长道路如同直入云霄,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戍守边疆的孤独与坚韧。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塞风光,融入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戍边者的情感,展现了清代边塞诗的独特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