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一抨初骇听,双泪谩求哀全文

一抨初骇听,双泪谩求哀

宋 · 刘克庄
一抨初骇听,双泪谩求哀
极口诬贤者,甘心誉彼哉。
早知豺不食,安用鸩为媒。
试问高阳里,迎车几两来。

注释

抨:震惊。
谩:徒然。
哀:悲伤。
诬:诋毁。
贤者:有德行的人。
彼:他们。
豺:比喻恶人。
食:吃。
鸩:毒酒。
高阳里:指代某个地方或社会环境。
迎车:迎接权贵的车辆。
几两来:询问数量之多。

翻译

初次听到这个消息,心中惊骇,忍不住流下了两行泪水,徒然寻求安慰。
极力诋毁贤良之人,却心甘情愿去赞誉那些不应赞扬的人。
早就知道豺狼不会吃同类,何必用毒酒作为媒介呢。
试问在高阳这个地方,又有多少车子来迎接这样的行为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属于中唐以后词风格的一种体现。首句“一抨初骇听”表达了诗人对某件事情的初次听到时的震惊与恐惧之情;"双泪谩求哀"则流露出一种悲痛欲绝的情感,泪水涟涟,似乎在向某种力量或对象请求帮助或者表达哀伤。接下来的"极口诬贤者"和"甘心誉彼哉",诗人用了对比的手法,既有对恶人的谴责,也有对善者的赞美,表现了一种社会现象,即好人被诽谤而坏人却受到赞扬。

以下几句"早知豺不食,安用鸩为媒。试问高阳里,迎车几两来。"则是诗人借古代的寓言“豺狼不食相识之肉”和“鸩鸟为媒”,表达了对一些社会现象的不满与讽刺。在这里,“早知豺不食”意味着对于某些人的本性有了充分的认识,而“安用鸩为媒”则是在问为什么还要使用那些不可靠的中间人。最后两句通过提及“高阳里迎车”,询问迎接的人群是否真心实意,还是为了私利而来。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不平和道德沦丧的忧虑与批判,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无奈与悲哀的情怀。通过对比和反问等修辞手法,诗人深刻地剖析了人心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