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君别后知音少,空忆雁山溪上松
出处:《送吴松溪过淮》
宋 · 陈允平
铁砚毛锥未策功,又携琴剑过临邛。
荆山有玉鸣朝凤,沧海无珠走夜龙。
浦口月来僧馆榻,渡头霜落客船钟。
自君别后知音少,空忆雁山溪上松。
荆山有玉鸣朝凤,沧海无珠走夜龙。
浦口月来僧馆榻,渡头霜落客船钟。
自君别后知音少,空忆雁山溪上松。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铁砚:坚硬的砚台,常用来磨墨写字。毛锥:毛笔的别称,这里指代写作。
荆山:古代著名的产玉之地。
朝凤:比喻人才或美玉被发现。
沧海:大海,形容广阔无垠。
夜龙:传说中的龙,这里比喻珍贵之物。
浦口:江边,水边的码头。
僧馆:僧人居住的地方。
渡头:渡口,船只停靠的地方。
知音:理解自己、欣赏自己的朋友。
雁山:虚构的地名,可能象征远方或隐居之地。
溪上松:松树,常象征高洁和坚韧,也暗示友人的品格。
翻译
还未在坚硬的铁砚上磨砺文笔,又带着琴剑走过临邛城。荆山中的美玉在清晨发出凤鸣般的声响,深海中没有明珠却能吸引夜晚的蛟龙。
月光洒在江边僧舍的床榻,渡口的霜降敲响了客船的钟声。
自从你离开后,知心的朋友变得稀少,只能空想那雁山溪边的松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允平的《送吴松溪过淮》,通过对友人吴松溪过淮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离别的感慨。首句“铁砚毛锥未策功”暗示友人尚未实现抱负,而“又携琴剑过临邛”则描绘了他带着文武之器,意气风发的形象。接下来,“荆山有玉鸣朝凤,沧海无珠走夜龙”运用象征手法,祝愿友人如美玉般才华出众,能像凤凰一样引来伯乐,或如明珠般在黑夜中也能发光。
“浦口月来僧馆榻,渡头霜落客船钟”描绘了送别场景,月光洒在僧馆的床榻上,渡口的霜降伴随着客船的钟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最后两句“自君别后知音少,空忆雁山溪上松”,表达了诗人对与友人分别后的孤独感,以及对友情的深深怀念,以雁山溪边的松树寄托对友人的思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寓言生动,既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也流露出对友情的深深眷恋,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