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随波逐浪滞孤魂,白骨沈沙漾水痕全文

随波逐浪滞孤魂,白骨沈沙漾水痕

出处:《永福溪鬼诗
明 · 无名氏
随波逐浪滞孤魂,白骨沈沙漾水痕
几寸柔肠鱼啮断,不关今夜听啼猿。
饥乌送我棠梨道,雨打风吹梨花老。
寒食何人奠一卮,髑髅载土生春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而悲壮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孤魂在永福溪畔的遭遇与心境。

首句“随波逐浪滞孤魂”,以“随波逐浪”形象地描绘了孤魂在世间漂泊不定、无所归依的状态,一个“滞”字则强调了这种状态的无奈与沉重。接着,“白骨沈沙漾水痕”一句,将画面进一步推向悲凉,白骨沉入沙中,水面上泛起涟漪,不仅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脆弱与消逝,也暗示了孤魂的存在如同水中之痕,难以留下痕迹,转瞬即逝。

“几寸柔肠鱼啮断,不关今夜听啼猿。”这一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孤魂的情感比作被鱼咬断的柔肠,生动地表现了孤魂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同时,诗人巧妙地将情感与自然景象相联系,通过“听啼猿”这一细节,营造出一种哀怨的氛围,强化了孤魂的孤独与无助。

“饥乌送我棠梨道,雨打风吹梨花老。”这两句描绘了孤魂在荒野中的行进情景。饥乌象征着孤魂的寂寞与孤独,它们陪伴着孤魂走过棠梨道,梨花的老去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衰败。风雨的描写,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也寓意着孤魂命运的多舛与艰难。

最后,“寒食何人奠一卮,髑髅载土生春草。”寒食节本是祭祖的日子,但在这首诗中,却无人为孤魂献上一杯酒,髑髅之上长出春草,既是对生命轮回的象征,也是对孤魂最终归于自然、融入大地的隐喻。整首诗通过对孤魂境遇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脆弱、孤独与死亡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与时间永恒循环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