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暴风起,大浪得纵观
日落暴风起,大浪得纵观。
凭凌积石岸,吐吞天外山。
霹雳左右作,雪洒六月寒。
吁嗟至柔物,威壮不可干。
若为神龙凭,气势非一端。
大舰失所操,翻覆如转丸。
高山虽有路,辙险马足酸。
居朝号安逸,重禄多忧患。
争得清静交,共骑双翔鸾。
矫翅入赤霄,不见此险难。
奈何蚩蚩众,共处天壤间。
因知古圣人,立法万世安。
济川作舟梁,铸鼎穷神奸。
朝廷布礼度,粲粲莫可删。
后来渐破坏,所向行路难。
凶邪得骋志,物命遭摧残。
视此念古昔,杖藜空盘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苏舜钦在杨子江边观风浪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生哲理的深思。
首句“晚至瓜州渡,击舟泊西湾”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到达瓜州渡口,乘船停泊在西湾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期待的氛围。
“日落暴风起,大浪得纵观”一句,生动地展现了风浪突然袭来的情景,日落时分,狂风骤起,巨浪滔天,诗人得以近距离观赏这壮观的景象。
接下来,“凭凌积石岸,吐吞天外山”描绘了风浪冲击岸边,波涛汹涌,仿佛要吞没远处山峦的场景,展现出大自然力量的强大与不可预测性。
“霹雳左右作,雪洒六月寒”进一步渲染了风浪带来的震撼效果,雷声轰鸣,雪花飞舞,即使在炎热的六月,也感受到了刺骨的寒冷,强调了自然现象的威力。
“吁嗟至柔物,威壮不可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看似柔弱实则强大的事物的感慨,提醒人们不应低估自然的力量。
“若为神龙凭,气势非一端”将风浪比作神龙,其气势非凡,不可轻易驾驭,暗示了自然界的神秘与不可控性。
“大舰失所操,翻覆如转丸”形象地描述了大船在风浪中失去控制,如同旋转的弹丸般翻滚,突出了风浪对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
“高山虽有路,辙险马足酸”以高山之路比喻人生的道路,虽然有路可走,但过程艰难,充满挑战。
“居朝号安逸,重禄多忧患”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反思,表面上看似安逸,实际上却充满忧虑和困扰。
“争得清静交,共骑双翔鸾”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追求自由与宁静生活的愿望。
“矫翅入赤霄,不见此险难”象征着诗人希望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更高远的理想。
“奈何蚩蚩众,共处天壤间”感叹于大多数人的平凡生活,他们生活在广阔的天地之间,却往往忽视了生命的意义。
“因知古圣人,立法万世安”提到古代圣贤通过制定法律来维护社会秩序,确保人民的安全与和谐。
“济川作舟梁,铸鼎穷神奸”体现了古人利用智慧和力量克服自然障碍,保护人民免受邪恶侵害的决心。
“朝廷布礼度,粲粲莫可删”赞扬了朝廷通过礼仪制度来规范社会行为,使国家繁荣昌盛。
然而,最后一句“后来渐破坏,所向行路难”揭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理想和努力逐渐被破坏,人们在前行的路上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困难。
“凶邪得骋志,物命遭摧残”指出邪恶势力趁机兴风作浪,导致生灵涂炭。
“视此念古昔,杖藜空盘桓”表达了诗人面对现实的无奈与困惑,只能手持拐杖,在回忆过去与思考未来的道路上徘徊。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