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一遭遇,往贤所至难
出处:《荆州作二首 其二》
唐 · 张九龄
千载一遭遇,往贤所至难。
问余奚为者,无阶忽上抟。
明圣不世出,翼亮非苟安。
崇高自有配,孤陋何足干。
遇恩一时来,窃位三岁寒。
谁谓诚不尽,知穷力亦殚。
虽至负乘寇,初无挟术钻。
浩荡出江湖,翻覆如波澜。
心伤不材树,自念独飞翰。
徇义在匹夫,报恩犹一餐。
况乃山海泽,效无毫发端。
内讼已惭沮,积毁今摧残。
胡为复惕息,伤鸟畏虚弹。
问余奚为者,无阶忽上抟。
明圣不世出,翼亮非苟安。
崇高自有配,孤陋何足干。
遇恩一时来,窃位三岁寒。
谁谓诚不尽,知穷力亦殚。
虽至负乘寇,初无挟术钻。
浩荡出江湖,翻覆如波澜。
心伤不材树,自念独飞翰。
徇义在匹夫,报恩犹一餐。
况乃山海泽,效无毫发端。
内讼已惭沮,积毁今摧残。
胡为复惕息,伤鸟畏虚弹。
翻译
千年难得一遇的际遇,历代贤人也难以达到问我为何人,无任何凭借却忽然得以高升
英明圣主不是每代都有,辅佐他们并非苟且偷安
崇高的地位自然有相应的匹配之人,我这微不足道之辈哪敢干涉
有幸一时受到恩宠,窃居官位已有三年之久
谁说我的忠诚不够,只是深知穷尽全力也已疲惫不堪
虽然曾背负罪责如同乘车的盗贼,但从未有过投机取巧的行为
在世事中浮沉,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同波涛起伏
内心悲叹自己犹如不成材的树木,只能独自飞翔
作为普通人也要遵循道义,报答恩情哪怕只是一顿饭的微薄之力
更何况面对广袤的山海,我连丝毫的贡献都未能做出
内心自省深感惭愧沮丧,长期的诋毁如今已使我身心俱疲
为何还要战战兢兢,就像受伤的鸟儿害怕空中的虚弹
注释
千载:千年。遭遇:难得的际遇。
往贤:历代贤人。
至难:难以达到。
余:我。
奚为者:为何人。
无阶:无任何凭借。
忽上抟:忽然得以高升。
明圣:英明圣主。
不世出:不是每代都有。
翼亮:辅佐。
非苟安:并非苟且偷安。
崇高:崇高的地位。
自有配:自然有相应的匹配之人。
孤陋:微不足道。
何足干:哪敢干涉。
遇恩:受到恩宠。
一时来:一时来到。
窃位:窃居官位。
三岁寒:已有三年之久。
诚不尽:忠诚不够。
知穷:深知穷尽。
力亦殚:全力也已疲惫不堪。
虽至:虽然曾。
负乘寇:背负罪责如同乘车的盗贼。
初无:从未有过。
挟术钻:投机取巧的行为。
浩荡:广大深远。
出江湖:在世事中浮沉。
翻覆:翻天覆地的变化。
波澜:如同波涛起伏。
心伤:内心悲叹。
不材树:不成材的树木。
自念:只能独自。
独飞翰:飞翔。
徇义:遵循道义。
在匹夫:作为普通人。
报恩:报答恩情。
犹一餐:哪怕只是一顿饭的微薄之力。
况乃:更何况。
山海泽:广袤的山海。
效无:没有做出。
毫发端:丝毫的贡献。
内讼:内心自省。
惭沮:深感惭愧沮丧。
积毁:长期的诋毁。
今摧残:如今已使我身心俱疲。
胡为:为何。
复惕息:还要战战兢兢。
伤鸟:受伤的鸟儿。
畏虚弹:害怕空中的虚弹。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张九龄的作品,名为《荆州作二首(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千载一遭遇,往贤所至难。问余奚为者,无阶忽上抟。明圣不世出,翼亮非苟安。崇高自有配,孤陋何足干。"
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于能与贤良之人相遇的珍贵和困难,以及对那些平步青云的人的质疑。同时,也反映出了对英明领袖不常出现的感慨,以及个人才华无法得到充分展现的无奈。
"遇恩一时来,窃位三岁寒。谁谓诚不尽,知穷力亦殚。虽至负乘寇,初无挟术钻。浩荡出江湖,翻覆如波澜。"
这些句子描述了作者对于得遇恩泽的珍惜,以及对那些滥竽充数之人的批判。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虽然能力不足,但仍旧努力不懈怠的心声。
"心伤不材树,自念独飞翰。徇义在匹夫,报恩犹一餐。况乃山海泽,效无毫发端。内讼已惭沮,积毁今摧残。胡为复惕息,伤鸟畏虚弹。"
最后几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自身才华未被发现的悲哀,以及对个人报效之心的坚持。在描述了内忧外患的困境后,诗人表现出了对于未来命运的不安和担忧。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深刻的自我反省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高尚的人格。张九龄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将个人遭遇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创作出了这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