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开阡贵,延陵题墓荣
出处:《安之朝议哀辞二首 其二》
宋 · 司马光
乐易春阳暖,孤高秋气清。
老惟知自适,贫不问为生。
京兆开阡贵,延陵题墓荣。
如何帝师笔,纯孝纪名卿。
老惟知自适,贫不问为生。
京兆开阡贵,延陵题墓荣。
如何帝师笔,纯孝纪名卿。
注释
乐易:快乐和容易。春阳:春天的阳光。
孤高:孤独而高尚。
秋气:秋天的气息。
清:清新。
老:老年。
惟:只。
自适:自我满足。
贫:贫穷。
问:担忧。
京兆:古代对京城长安的别称。
开阡:开垦田地。
贵:尊贵。
延陵:古代地名,指常州一带,这里代指有德行的人。
题墓:在墓碑上题字赞美。
如何:为何。
帝师:皇帝的老师。
纯孝:纯粹的孝道。
纪:记录。
名卿:有名的大臣。
翻译
春天的快乐和温暖如阳光普照,秋天的孤独与高洁则显得清新。年老时只懂得自我满足,贫穷时也不忧虑生存问题。
京城的显贵因开垦田地而受尊敬,延陵的墓碑因题写赞语而荣耀。
为何皇帝的老师之笔,能以纯孝记录下名臣的事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司马光所作,名为《安之朝议哀辞二首 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淡泊明志、自足自乐的人生态度。
“乐易春阳暖,孤高秋气清。” 这两句描绘了春日温暖和秋天清爽的景象,通过对自然季节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宁静。春日的阳光给人以生机,而秋天的凉爽则带来一种孤高自许的意境。
“老惟知自适,贫不问为生。” 这两句流露出诗人的超脱态度,年迈之时,只求自得其乐,对物质生活已无所谓。这里体现了古人崇尚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哲学观。
“京兆开阡贵,延陵题墓荣。” 这两句分别指代着官场仕途的繁华和后世名声的永恒。"京兆" 指的是朝廷要职,而 "开阡" 则是对高官厚禄的一种比喻;"延陵" 是古人葬身之地,"题墓" 则是在墓前留下名言以传后世。
“如何帝师笔,纯孝纪名卿。” 这两句赞美某位帝师(可能是指孔子)的文学成就和品德。"帝师" 在古代通常指的是教育皇族的学者,如孔子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其教诲被视作帝王之师;"纯孝" 则用以赞颂其德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境遇的深刻理解与超然物外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