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伯氏闲情呼仲氏,后人高致绍前人全文

伯氏闲情呼仲氏,后人高致绍前人

出处:《涵碧亭为陈侍御
明 · 林光
边池亭子构来新,水色山光入梦频。
伯氏闲情呼仲氏,后人高致绍前人
春随鱼鸟看何厌,景幕烟霞写未真。
惟问三山贤柱史,几时凭槛看丝纶。

鉴赏

这首明代林光所作的《涵碧亭为陈侍御》诗,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与哲思的画面。诗中以“边池亭子构来新”开篇,点明了新建的亭子位于池边,环境清幽,引人入胜。接着,“水色山光入梦频”一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梦境般的境界,水光山色交织,仿佛是诗人梦中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超脱现实的意境。

“伯氏闲情呼仲氏,后人高致绍前人”两句,通过引用古代兄弟相称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传承的赞美。这里不仅体现了兄弟间的情谊,也暗含着对优秀品质和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扬。随后,“春随鱼鸟看何厌,景幕烟霞写未真”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鱼儿在水中游弋,鸟儿在空中飞翔,春意盎然,而那如画的山水云雾,虽被描绘却似乎还未能完全捕捉其神韵,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和追求。

最后,“惟问三山贤柱史,几时凭槛看丝纶”两句,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远方贤者的敬仰之情,以及期待与之交流的愿望。这里的“三山”可能指的是传说中的仙山,暗示着对智慧与道德的追求,而“凭槛看丝纶”则形象地描绘了在亭中静观、思考的场景,体现出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文精神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