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叶偃盖,五云常为浮
出处:《岁终呈一斋 其一》
宋 · 吴汝一
磊砢千丈松,清阴荫林丘。
岂无栋梁用,匠伯不见收。
匠伯恐未良,栋梁终有求。
天风叶偃盖,五云常为浮。
岂无栋梁用,匠伯不见收。
匠伯恐未良,栋梁终有求。
天风叶偃盖,五云常为浮。
注释
磊砢:形容树木粗大、坚固。荫:遮蔽。
丘:小山丘。
栋梁:建筑中的重要支柱,比喻栋梁之才。
匠伯:古代对木工或工匠的尊称。
良:优秀,质量好。
求:需求,寻求。
天风:自然界的风,尤指清风。
偃盖:倒伏,像伞一样展开。
翻译
高大挺拔的松树,茂密的树荫覆盖着山丘。它难道没有做栋梁的才能?工匠却没有选中它。
工匠可能担心它不够优秀,但栋梁之材最终总会被需要。
松风吹过,松叶如伞盖般翻动,五彩祥云常常在其间飘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雄伟的山林景象和对匠人的期待。"磊砢千丈松,清阴荫林丘"两句以宏大的笔触勾勒出高大松树和覆盖着林丘的清凉阴影,营造出一种壮丽与宁静并存的自然氛围。
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岂无栋梁用",表达了对匠人的期待,即希望匠人们能够利用这些天然资源来制作栋梁。然而,"匠伯不见收"则透露出一种失望的情绪,因为并没有看到匠人将之收集利用。
诗人随后转向内心的思考:"匠伯恐未良,栋梁终有求",表达了一种对匠人的担忧和对美好事物永恒追求的希望。这里的“良”可能指的是匠人的技艺或品德,而“终有求”则是诗人对于匠人能够发现并利用这些自然资源的坚持。
最后两句"天风叶偃盖,五云常为浮"更是从宏观角度出发,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天风"和"五云"都象征着高远和自由,而"叶偃盖"则可能暗示了树木在风中的姿态,整体给人一种自然与超然并存的感觉。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造诣,更透露出了他对于匠心、技艺和自然之美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