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与荆襄近,烈士烈兮猛士猛
出处:《忆鄂渚》
宋 · 刘过
我离鄂渚已十年,吴儿越女空华鲜。
不如上游古形势,四十馀万兵筹边。
中原地与荆襄近,烈士烈兮猛士猛。
泽连云梦寒打围,城接武昌晓排阵。
书生岂无一策奇,叩阍击鼓天不知。
却思仙人白玉笛,胡床醉倚南楼吹。
貂蝉兜鍪两岑寂,若耶溪傍还作客。
空馀黄鹤旧题诗,醉笔颠狂惊李白。
不如上游古形势,四十馀万兵筹边。
中原地与荆襄近,烈士烈兮猛士猛。
泽连云梦寒打围,城接武昌晓排阵。
书生岂无一策奇,叩阍击鼓天不知。
却思仙人白玉笛,胡床醉倚南楼吹。
貂蝉兜鍪两岑寂,若耶溪傍还作客。
空馀黄鹤旧题诗,醉笔颠狂惊李白。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鄂渚:湖北地区的湖泊。华鲜:虚有其表的繁华。
上游:指古代险要地区。
四十馀万:四十多万。
烈士:英勇的人。
猛士:勇猛的战士。
打围:围猎。
叩阍:敲门求见朝廷。
天不知:无人理会。
仙人白玉笛:象征超脱尘世的音乐。
胡床:古代一种坐具。
南楼:南方的楼阁。
貂蝉兜鍪:战甲头盔。
岑寂:寂静无声。
若耶溪:浙江名胜。
作客:做客。
黄鹤旧题诗:黄鹤楼上的旧诗。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
翻译
我已经离开鄂渚十年,吴地儿女只显华丽无实。还不如去探寻古代的险要形势,四十多万士兵守卫边疆。
中原之地紧邻荆襄,壮士们英勇无比,斗志昂扬。
大泽连着云梦,寒冷的冬日围猎,城池连接武昌,清晨列阵备战。
书生难道没有奇谋妙策?敲门击鼓向天申诉,但无人知晓。
倒是想起仙人吹奏的白玉笛,醉卧胡床在南楼吹奏。
头戴貂蝉战盔的人们,如今都静默无声,我在若耶溪旁又成了过客。
只剩下黄鹤楼上的旧诗,醉酒后狂乱的笔触,让李白也为之惊叹。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与怀念,特别是对于曾经游历之地鄂渚的深情留恋。开篇即点明时隔十年,吴越地区的美丽景色已不再具有从前的魅力。这反映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无限眷恋与怀旧。
随后,诗中转向军事方面,提及四十馀万兵力的雄伟气势,但这并未给诗人带来任何激动或自豪之情。相反,诗人的心思似乎更贴近中原之地,那里有着荆襄的英勇战士,表现出对英雄事迹和英勇精神的赞颂。
接下来的泽连云梦、城接武昌等景象,勾勒出一幅宏大的战争画卷,但诗人更关注书生们是否也能在这乱世中有所作为。这里流露出诗人对书生阶层智慧与勇气的期待。
然而,诗人的心思最终又飘向了仙境,那里的白玉笛声,胡床之上醉倚南楼,是诗人内心世界中的理想逃避之地。随后提到的貂蝉兜鍪、两岑寂静,以及若耶溪旁的客居生涯,则是现实生活中孤独与沉默的情感写照。
最后,空馀黄鹤旧题诗,醉笔颠狂惊李白,是诗人对古代伟大诗人的崇敬,也是对自己才华的一种肯定。通过这样的笔触,可以看出诗人内心的自我认同与文学追求。
总体来说,此诗是一首集怀旧、英雄气概、文学理想于一身的作品,透露出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