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细逐溪流去,好鸟低冲马首来
出处:《游少林》
明 · 区大相
百丈山前佛寺开,春深缓辔一徘徊。
落花细逐溪流去,好鸟低冲马首来。
习静随缘餐笋蕨,看碑沿砌扫莓苔。
放怀欲尽登临兴,可奈王程再四催。
落花细逐溪流去,好鸟低冲马首来。
习静随缘餐笋蕨,看碑沿砌扫莓苔。
放怀欲尽登临兴,可奈王程再四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少林寺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首联“百丈山前佛寺开,春深缓辔一徘徊”,开篇即点出地点与时节,百丈山前的佛寺在春深之时悄然开启,诗人缓缓策马,流连忘返。这里以“缓辔”二字,生动地刻画出诗人悠然自得的行旅状态,同时也暗示了他对这佛寺美景的深深喜爱。
颔联“落花细逐溪流去,好鸟低冲马首来”,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落花轻盈地随着溪水缓缓流淌,好鸟则低飞掠过,仿佛特意为诗人而来。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颈联“习静随缘餐笋蕨,看碑沿砌扫莓苔”,诗人在这里选择了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与自然和谐共处。他以静心的态度,随缘而食,品尝着山中的竹笋和蕨菜,同时也不忘欣赏沿途的石碑与莓苔,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尾联“放怀欲尽登临兴,可奈王程再四催”,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他渴望在这美丽的山水间尽情享受,但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压力,王程(官府的差事)的催促让他不得不离开。这一联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个人追求与现实责任之间的冲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少林寺及其周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生活情趣以及个人精神世界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