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意联句
唐 · 皎然
家在炎州往朔方,岂知于阗望潇湘。
曾经陇底复辽阳,更忆东去采扶桑。
楂客三千路未央,烛龙之地日无光。
将游莽苍穷大荒,车辙马足逐周王。
曾经陇底复辽阳,更忆东去采扶桑。
楂客三千路未央,烛龙之地日无光。
将游莽苍穷大荒,车辙马足逐周王。
拼音版原文
--
--
--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名为《远意》。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遥远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旅途艰辛的慨叹。
"家在炎州往朔方,岂知于阗望潇湘。"
这两句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渴望与不舍。炎州指的是南方的温暖之地,而朔方和辽阳则是北方的冷僻之地。于阗(今新疆焉耆)是古代西域的一个地方,潇湘则是湖南一带,以水乡著称。诗人通过这些地名的对比,强调了自己目前所处之地与心中向往之地的遥远。
"曾经陇底复辽阳,更忆东去采扶桑。"
这两句则是对过去旅程的一种回顾和展望。陇底指的是关中一带,而辽阳则再次强调了北方的荒凉。更忆东行,表达了诗人不仅对西边家乡的思念,也对东行采桑(一种植物,可供食用)的向往。这反映出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情感。
"楂客三千路未央,烛龙之地日无光。"
这两句描绘了旅途中的艰辛与孤寂。楂客是行道者,这里指的是诗人自己,三千路未央意味着旅程的漫长和艰难。烛龙之地则是一种比喻,形容环境的荒凉与阴暗。
"将游莽苍穷大荒,车辙马足逐周王。"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即将踏上的旅程,以及对历史的追思。莽苍穷大荒描绘了一种极端荒芜的自然景象,而车辙马足则是对过去王者行迹的一种追随,显示出诗人对于历史文化的敬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地理距离和自然环境的描述,以及对个人经历与历史记忆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不舍。语言简洁而富有意象,情感真挚而深沉,显示出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