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盗一首
宋 · 苏籀
贪得不知义,流风紊四维。
圭珇实盲昏,黥髡亦觊窥。
谅非蹠蹻才,竞揭椎埋旗。
巨猾肆滔天,小丑争攘欺。
立国计安出,顾无以家为。
三州破竹势,吏卒伤挠隳。
越人竟何能,非复尉佗时。
壶箪迎王旅,克捷剑之湄。
闽府幸宴然,一毫未尝亏。
噫吾有以待,致尔由他歧。
残檗失追袭,诸将咸思归。
勉哉方伯职,力拯邻邦危。
漳滨拿未解,蜂蝎生武夷。
姑息倒囷藏,谆复行文移。
近事苟目前,远忧那敢知。
天运未太平,佛力亦其微。
武夫勿告劳,儒冠须出奇。
知人与安民,此责诚塞之。
圭珇实盲昏,黥髡亦觊窥。
谅非蹠蹻才,竞揭椎埋旗。
巨猾肆滔天,小丑争攘欺。
立国计安出,顾无以家为。
三州破竹势,吏卒伤挠隳。
越人竟何能,非复尉佗时。
壶箪迎王旅,克捷剑之湄。
闽府幸宴然,一毫未尝亏。
噫吾有以待,致尔由他歧。
残檗失追袭,诸将咸思归。
勉哉方伯职,力拯邻邦危。
漳滨拿未解,蜂蝎生武夷。
姑息倒囷藏,谆复行文移。
近事苟目前,远忧那敢知。
天运未太平,佛力亦其微。
武夫勿告劳,儒冠须出奇。
知人与安民,此责诚塞之。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贪得:贪婪。义:道义。
流风:风气。
紊:扰乱。
圭珇:权贵。
盲昏:盲目昏庸。
黥髡:受刑罚者。
蹠蹻:贤能。
椎埋旗:暴力和欺诈。
巨猾:大奸猾者。
小丑:小人。
攘欺:互相争夺欺压。
立国:国家安定。
顾:然而。
家为:治家的道理。
破竹势:形势如破竹。
吏卒:官军。
伤挠隳:士气受损,战局颓败。
越人:越地之人。
尉佗:古代南越王。
壶箪:百姓迎接。
王旅:王者。
克捷:胜利。
闽府:福建府。
宴然:安然无恙。
他歧:其他途径。
残檗:失去机会。
追袭:追击。
咸:都。
方伯:地方长官。
力拯:努力拯救。
漳滨:地名。
拿未解:困境未解。
蜂蝎:毒虫。
姑息:姑且容忍。
谆复:反复。
行文移:文书往来。
苟:仅。
那敢知:怎能预见。
天运:天下运势。
太平:太平盛世。
佛力:佛法之力。
武夫:武人。
告劳:诉苦。
儒冠:文人士大夫。
出奇:出奇制胜。
知人:知人善任。
安民:安抚百姓。
诚塞之:确实是重大的责任。
翻译
贪婪之人不懂道义,风气混乱扰乱四方秩序。权贵们盲目昏庸,连受过刑罚的人也想窥探权力。
他们显然不是贤能之才,竞相展示暴力和欺诈。
大奸猾者肆意妄为,小人们互相争夺欺压。
国家如何才能安定?只因忽视了治家的道理。
三州形势如破竹,官军士气受损,战局颓败。
越地之人如今又能做什么?不再是尉佗时代的安宁。
百姓以壶箪迎接王者,胜利在剑河边宣告。
福建府安然无恙,丝毫未受损害。
我已有所准备,通过其他途径解决问题。
失去追击的机会,将领们都渴望回归。
地方长官应努力,拯救邻国于危难之中。
漳滨的困境尚未解除,武夷山又滋生毒虫。
姑息养奸,文书往来不断。
眼前之事尚且应付不过来,长远忧虑怎能预见。
天下尚未太平,佛法之力也显得微弱。
武夫不必诉苦,文人士大夫需出奇制胜。
知人善任与安抚百姓,这是重大的责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籀所作的《群盗一首》,主要描绘了社会动荡时期盗贼横行、道德沦丧的景象,以及对于国家治理和地方官员责任的深刻反思。诗中批评了贪婪之人无视道义,导致社会秩序混乱,连无辜者也受到波及。诗人指出,那些盗贼并非全是恶徒,有的甚至利用机会作乱,形成强大威胁。面对这种形势,诗人呼吁国家应有长远的策略,地方官应积极维护稳定,同时提醒人们警惕佛力的局限,强调军事和文治的结合,以及识别人才和安抚百姓的重要性。整体上,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公正治理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