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脉无一语,但授蘅芜香
出处:《李夫人歌一首》
明 · 黄省曾
汉家武皇帝,爱杀李夫人。
蛾眉向黄泉,龙颜动悲辛。
偶泛翔禽舟,赤日方西倾。
云惨昆明池,风激牵牛津。
妙曲摇帝笔,哀蝉胜阳春。
罗袂悄无声,玉墀生素尘。
虚房空寂寞,落叶依霜扃。
清歌发皓齿,左右皆沾巾。
命点龙膏灯,因进洪梁酒。
满斟文螺卮,红颜出纤手。
饮罢卧延凉,夫人来其傍。
脉脉无一语,但授蘅芜香。
寝回对明月,凄然痛欲绝。
如何琥珀枕,奇香犹不歇。
欲睹如花容,此愿那能灭。
乃告李少君,历历肺肝陈。
楼船浮暗海,青石怀潜英。
千人升紫云,四五归皇庭。
十年得一石,刻似夫人形。
置诸纱幕中,顾盼宛如生。
遂祀灵梦台,朝夕通精诚。
蛾眉向黄泉,龙颜动悲辛。
偶泛翔禽舟,赤日方西倾。
云惨昆明池,风激牵牛津。
妙曲摇帝笔,哀蝉胜阳春。
罗袂悄无声,玉墀生素尘。
虚房空寂寞,落叶依霜扃。
清歌发皓齿,左右皆沾巾。
命点龙膏灯,因进洪梁酒。
满斟文螺卮,红颜出纤手。
饮罢卧延凉,夫人来其傍。
脉脉无一语,但授蘅芜香。
寝回对明月,凄然痛欲绝。
如何琥珀枕,奇香犹不歇。
欲睹如花容,此愿那能灭。
乃告李少君,历历肺肝陈。
楼船浮暗海,青石怀潜英。
千人升紫云,四五归皇庭。
十年得一石,刻似夫人形。
置诸纱幕中,顾盼宛如生。
遂祀灵梦台,朝夕通精诚。
鉴赏
这首《李夫人歌一首》由明代诗人黄省曾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汉武帝对李夫人的深情与怀念。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情感渲染,展现了李夫人之死给汉武帝带来的悲痛与不舍。
开篇以“汉家武皇帝,爱杀李夫人”点明主题,直指汉武帝对李夫人的深厚情感。接着,诗人通过“蛾眉向黄泉,龙颜动悲辛”描绘了李夫人去世后,汉武帝的哀伤之情,以及她离去对皇帝心灵的深刻触动。
“偶泛翔禽舟,赤日方西倾”一句,以泛舟于夕阳下的场景,营造了一种凄美的氛围,暗示了李夫人生命的短暂与美好。随后,“云惨昆明池,风激牵牛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进一步强化了哀愁的氛围,昆明池与牵牛津的描写,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李夫人命运的隐喻。
“妙曲摇帝笔,哀蝉胜阳春”将汉武帝的哀思寄托于音乐与蝉鸣之中,以哀怨的旋律胜过春日的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李夫人逝世后皇帝内心深处的哀悼之情。
“罗袂悄无声,玉墀生素尘”描绘了李夫人离世后的寂静与冷清,玉墀上的素尘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沉淀。接下来,“虚房空寂寞,落叶依霜扃”进一步强调了李夫人去世后留下的孤独与哀伤,落叶与霜扃的意象,既是对季节更替的描述,也是对时间无情的感慨。
“清歌发皓齿,左右皆沾巾”通过歌声与泪水的交织,展现了周围人对李夫人的怀念与哀悼,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最后,“命点龙膏灯,因进洪梁酒”、“饮罢卧延凉,夫人来其傍”等句,通过一系列仪式性的动作,表达了汉武帝对李夫人的思念与祭奠之情。
整首诗以深情的笔触,细腻地描绘了李夫人之死对汉武帝的影响,以及他对李夫人的深切怀念。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铺垫,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情感世界的深刻洞察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