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服尽十馀斤,犹是维摩病者身
出处:《八月十九日大病不寐》
明 · 程敏政
参苓服尽十馀斤,犹是维摩病者身。
门外生徒劳问卜,膝前儿子解忧亲。
惯看本草都成诵,永谢新篘却爽神。
造物眼宽容许物,可于林下不容人。
门外生徒劳问卜,膝前儿子解忧亲。
惯看本草都成诵,永谢新篘却爽神。
造物眼宽容许物,可于林下不容人。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程敏政的《八月十九日大病不寐》,主要描绘了诗人在长期疾病中服用参苓药物却病情未见明显好转的境况。首句“参苓服尽十馀斤”直接写出诗人对疾病的执着治疗,然而“犹是维摩病者身”暗示病情之重和治疗效果的有限,暗含着诗人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无奈。
接下来,“门外生徒劳问卜”描绘了门外弟子们关心询问病情的情景,显示出师长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而“膝前儿子解忧亲”则转而写到儿子的孝顺,他在诗人身边尽力排解病痛带来的忧虑。这两句情感交织,表现出家庭的温情与关怀。
“惯看本草都成诵”表达了诗人对医药知识的熟悉,他可能已经熟读医书,但并未能找到治愈之道;“永谢新篘却爽神”则借酒来寻求片刻的舒缓,然而也只是暂时的精神提振。“造物眼宽容许物,可于林下不容人”以造物主的视角,感叹自然界的包容,却无法宽恕人的病痛,揭示出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的疾病经历,展现了病痛中的生活琐碎和亲情温暖,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