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拟鸣榔终却望,敢云击楫是前身
出处:《风泊洪都何非鸣明府榼酒相贻走笔谢之》
明 · 郭之奇
滕王阁渚冲风日,南浦江头遇子晨。
千顷波汪堪止浪,一方流溯巧从人。
虽迟客步欣留胜,已慰荆怀复饮醇。
便拟鸣榔终却望,敢云击楫是前身。
千顷波汪堪止浪,一方流溯巧从人。
虽迟客步欣留胜,已慰荆怀复饮醇。
便拟鸣榔终却望,敢云击楫是前身。
鉴赏
此诗《风泊洪都何非鸣明府榼酒相贻走笔谢之》由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滕王阁附近的江边相遇的情景,以及随后的宴饮与情感交流。
首联“滕王阁渚冲风日,南浦江头遇子晨”,开篇即以滕王阁和南浦江为背景,点明了地点和时间,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诗人与友人在清晨的江边不期而遇,充满了偶然性和惊喜。
颔联“千顷波汪堪止浪,一方流溯巧从人”,进一步描绘了江面的广阔与波澜,以及水流的自然规律。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江面比作广阔的汪洋,水流比作顺应人的意愿,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也寓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颈联“虽迟客步欣留胜,已慰荆怀复饮醇”,转而描写宴会的场景。尽管时间稍晚,但友人的热情款待让诗人感到无比的喜悦和满足。这里的“荆怀”可能是指诗人内心的忧虑或期待,通过饮酒得以舒缓和慰藉,体现了友情的温暖与力量。
尾联“便拟鸣榔终却望,敢云击楫是前身”,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决心。鸣榔是一种捕鱼工具,此处暗示诗人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像捕鱼一样,有所收获;同时,“击楫”典故出自《晋书》,原指祖逖北伐时的壮志,这里诗人借用这一典故,表达自己虽不敢自比先贤,但仍怀有远大抱负和坚定意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面对生活和未来的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