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蒲与茗椀,共谈第一义
出处:《赠山老借馆》
宋 · 程公许
三生云水僧,失脚困下吏。
每逢道人语,莫逆犹夙嗜。
况兹法龙象,共饮良有味。
宝坊寄嚣氛,一室淡如水。
蹇驴劣驰骛,入门辄心醉。
向来箠楚尘,火急须湔洗。
净名方丈室,逼塞诸天侍。
可吝一毫端,借我容膝地。
后来支许交,清真遗世累。
团蒲与茗椀,共谈第一义。
每逢道人语,莫逆犹夙嗜。
况兹法龙象,共饮良有味。
宝坊寄嚣氛,一室淡如水。
蹇驴劣驰骛,入门辄心醉。
向来箠楚尘,火急须湔洗。
净名方丈室,逼塞诸天侍。
可吝一毫端,借我容膝地。
后来支许交,清真遗世累。
团蒲与茗椀,共谈第一义。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程公许所作的《赠山老借馆》,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山中隐士的敬仰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首句“三生云水僧”描绘了山老的出尘之姿,仿佛是历经三生修行的云游僧人。接着,“失脚困下吏”暗指山老虽有高洁之志,却因世俗事务而暂陷尘世。
诗人赞美山老即使在纷扰之中,与道人交谈仍能保持初心,如同旧日的喜好般亲切。“况兹法龙象,共饮良有味”进一步强调了他们共享佛法智慧的愉悦。山老居住的环境被形容为“宝坊”,尽管身处喧嚣,但内心清净如水。
“蹇驴劣驰骛,入门辄心醉”形象地写出诗人对山老居所的热爱,每次来访都感到心灵上的满足。诗人表示要洗净过去的尘埃,进入山老的净名方丈室,那里仿佛连诸天神灵都为之让位。
最后,诗人恳求山老哪怕只借给他一小片清静之地,以追求如支许、清真的超脱生活。结尾处,诗人与山老以“团蒲与茗碗,共谈第一义”这样的简单生活,探讨佛教的最高真理,展现出对精神世界的深深追求。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人雅士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