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头凫舄双飞去,送目鹏霄万里初
出处:《送别常叔度知县 其一》
宋 · 孙应时
一廛谁问野人居,三径重迂长者车。
不讶经年忘造请,应怜畏影正逃虚。
举头凫舄双飞去,送目鹏霄万里初。
青琐黄扉对宫烛,相思肯寄一行书。
不讶经年忘造请,应怜畏影正逃虚。
举头凫舄双飞去,送目鹏霄万里初。
青琐黄扉对宫烛,相思肯寄一行书。
注释
廛:简陋的房屋,这里指隐居之处。野人:自谦之词,指自己像隐士一样。
径:小路。
长者车:指有身份的人的车辆。
经年:整年,多年。
造请:拜访,邀请。
畏影:害怕自己的影子,形容极度孤独。
逃虚:逃避人群,此处指隐居。
凫舄:野鸭的脚,这里比喻轻盈的飞翔。
鹏霄:大鹏展翅高飞的天空。
青琐黄扉:宫门上的装饰,代指皇宫。
一行书:一封书信,表达思念之情。
翻译
谁会关心荒野中的居所,长者的车辆特意绕过狭窄小径。我不惊讶多年未有人来访,只因我怕光而避开人群。
抬头只见一双野鸭飞过,遥望鹏鸟翱翔在万里天际。
面对宫门的青琐和黄扉,只有宫灯陪伴,思念之情可否寄托于一行书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孙应时的作品,名为《送别常叔度知县(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离别之情和对朋友的深厚思念。
"一廛谁问野人居,三径重迂长者车。"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幽静的田园生活,一廛即一户人家,野人居指的是远离尘世的人,而“三径”则是古代文人隐逸之地,长者车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沉重。
"不讶经年忘造请,应怜畏影正逃虚。"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后,虽然彼此间有过往交情,但随着时光的流逝,人们往往会淡忘曾经的邀约和承诺,而“应怜”则是对这种现实的慨然与无奈。
"举头凫舄双飞去,送目鹏霄万里初。"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壮阔的画面,凫舄即是鸿鹄之类的大鸟,它们在远方天际自由翱翔,象征着朋友离别后的遥望和祝愿。
"青琐黄扉对宫烛,相思肯寄一行书。"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深,在清冷的夜晚,对着黄色的门扉和宫灯,他愿意将自己的思念通过书信传达。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离别时的孤独与哀愁,以及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