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闻逢迎鼓角
明 · 赵完璧
寒夜三更鼓角鸣,遥知下吏苦逢迎。
冰霜透骨微名缚,轩冕凌人四体轻。
枯柳门閒无限趣,紫芝山静有馀清。
衡茅真自高风在,榾柮煨炉睡到明。
冰霜透骨微名缚,轩冕凌人四体轻。
枯柳门閒无限趣,紫芝山静有馀清。
衡茅真自高风在,榾柮煨炉睡到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冬夜中鼓角声的深刻感受,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独白与思考。首句“寒夜三更鼓角鸣”直接点明了时间与环境,寒冷的夜晚,三更时分,鼓角之声回荡,营造出一种肃穆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接着,“遥知下吏苦逢迎”则揭示了诗人对于官场逢迎风气的反感与无奈,通过“遥知”二字,将读者带入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感受到这种现象的普遍性。
“冰霜透骨微名缚,轩冕凌人四体轻”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以冰霜和轩冕(古代官员所戴的帽子)来比喻人生的束缚与荣耀的压力,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态度,以及对自由的向往。“冰霜透骨”暗示了生活的严酷与内心的坚韧,“轩冕凌人四体轻”则展现了诗人超越物质与地位的轻松心境。
“枯柳门闲无限趣,紫芝山静有余清”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枯柳与紫芝山分别代表了自然界的凋零与生机,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里的“无限趣”与“有余清”,既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是对心灵深处那份宁静与纯净的追求。
最后,“衡茅真自高风在,榾柮煨炉睡到明”两句,以简朴的生活场景作为收尾,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喜爱与对高尚人格的坚守。衡茅(简陋的草屋)象征着朴素的生活状态,而“高风在”则强调了诗人内心的高洁与正直。榾柮煨炉则是冬季取暖的常见方式,诗人通过这一细节,展现了其生活中的平凡与真实,同时也暗示了在简单生活中找到精神寄托的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冬夜鼓角声的感知,以及对官场、自然、生活等多个层面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