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弃尘案,笙磬来钧天
出处:《送徐洞清秀才入道》
宋 · 叶适
方老昔为儒,仁义自愁煎。
决策从道士,摆落科场缘。
神仙事茫昧,良得日高眠。
徐生嗣其风,永谢负郭田。
白襕已回施,黄氅犹索钱。
书籍弃尘案,笙磬来钧天。
看镜胡独难,超俗谅非少。
异花改林秀,孤翮移汉矫。
月华满庭芜,阒沈霜宇峭。
亲交生离绝,空叹真游杳。
决策从道士,摆落科场缘。
神仙事茫昧,良得日高眠。
徐生嗣其风,永谢负郭田。
白襕已回施,黄氅犹索钱。
书籍弃尘案,笙磬来钧天。
看镜胡独难,超俗谅非少。
异花改林秀,孤翮移汉矫。
月华满庭芜,阒沈霜宇峭。
亲交生离绝,空叹真游杳。
注释
儒:古代的知识分子。愁煎:内心忧虑。
道士:指道教修行者。
科场:古代的考试场所。
茫昧:模糊不清,难以捉摸。
负郭田:靠近城墙的田地。
白襕:古代文士的白色长袍。
笙磬:古代的乐器。
超俗:超越世俗。
孤翮:孤独的翅膀。
真游:真正的游历,可能指精神上的追求或旅行。
翻译
方老过去曾是儒者,仁义之道让他内心忧虑。后来他决定跟随道士,放弃了科举考试的念头。
对神仙之事感到迷茫,每日得以高枕无忧地安睡。
徐生继承了他的遗风,永远告别了靠近城墙的田地。
他已脱下白衣施舍,但仍向人索要钱财。
书籍被尘埃覆盖,音乐声从天上传来。
看着镜子独自感叹,超脱世俗并非易事。
异花使林木更加秀丽,孤独的翅膀在天空翱翔。
月光洒满庭院,寂静的霜天显得峻峭。
亲朋好友离散,只能空自感叹那次真正的游历已远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叶适的作品,名为《送徐洞清秀才入道》。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深切祝愿和对其精神追求的赞赏。
“方老昔为儒,仁义自愁煎。”开篇即描绘出方老先生曾经沉浸于儒家学说,内心充满了仁义之情,这种情感如同煎熬一般,深刻而不易释怀。
“决策从道士,摆落科场缘。”诗人表明方老已经决意追随道家的修行,将世间功名利禄的羁绊彻底摒弃,转而追求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
“神仙事茫昧,良得日高眠。”这里用了神仙来比喻方老追求长生不老、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其友人的美好祝愿。
“徐生嗣其风,永谢负郭田。”接下来,诗人提到“徐生”也即徐洞清秀才继承并发扬方老的高尚精神,而告别了世间的繁华与重担。
“白襕已回施,黄氅犹索钱。”这两句通过对服饰和金钱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朋友淡泊名利、清贫自守的生活态度给予肯定。
“书籍弃尘案,笙磬来钧天。”此处展示了诗人将世间书卷丢弃,如同尘埃,而心中的音乐(笙磬)却能通往高远的天际,象征着精神世界的纯净与广阔。
“看镜胡独难,超俗谅非少。”通过对镜子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朋友能够洞察世事、超脱尘俗的赞赏,并认为这样的境界并非易得。
“异花改林秀,孤翮移汉矫。”这里以异花比喻朋友的卓尔不群,以孤鸟比喻其独立不羣,将朋友的高洁品格和坚持自我描绘得淋漓尽致。
“月华满庭芜,阒沈霜宇峭。”这两句以月光如水、霜花如剑来形容夜晚的清冷与严峻,反映出诗人对朋友所处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其坚韧不拔精神状态的赞美。
“亲交生离绝,空叹真游杳。”结尾部分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即将离开而产生的惆怅之情,同时也表明了对朋友追求真理、游走于道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