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西上登雀台,东下望云阙全文

西上登雀台,东下望云阙

南北朝 · 鲍照
西上登雀台,东下望云阙
层阁肃天居,驰道直如发。
绣甍结飞霞,璇题纳行月。
筑山拟蓬壶,穿池类溟渤。
选色遍齐代,徵声匝邛越。
陈钟陪夕燕,笙歌待明发。
年貌不可还,身意会盈歇。
蚁壤漏山阿,丝泪毁金骨。
器恶含满欹,物忌厚生没。
智哉众多士,服理辨昭昧。

拼音版原文

西shàngdēngquètái

dōngxiàwàngyúnquē

céngtiān

chídàozhí

xiùméngjiéfēixiá

xuánxíngyuè

zhùshānpéng

穿chuānchílèimíng

xuǎnbiàndài

zhēngshēngqióngyuè

chénzhōngpéiyàn

shēngdàimíng

niánmàohái

shēnhuìyíngxiē

rǎnglòushānā

lèihuǐjīn

èhánmǎn

hòushēngméi

zhìzāizhòngduōshì

biànzhāomèi

注释

西上:向西行并登高。
雀台:高台名,泛指华丽的楼台。
东下:向东行并向下看。
云阙:云雾中的宫殿。
层阁:多层的楼阁。
肃天居:形容庄重如同天宫般的居住处。
驰道:古代供帝王行驶车马的道路。
直如发:形容道路极其笔直。
绣甍:装饰华丽的屋脊。
飞霞:飘动的彩霞。
璇题:装饰华美的屋顶边缘。
行月:移动的月亮,此处指月亮在天空中运行。
筑山:人工堆砌的山。
蓬壶:蓬莱仙境,古代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穿池:挖掘池塘。
溟渤:大海,这里比喻大且深的池塘。
选色:挑选美女。
齐代:齐国的地域,泛指广泛地区。
徵声:征召歌伎。
邛越:邛州和越州,泛指南方远方之地。
陈钟:陈列钟乐。
夕燕:傍晚的宴会。
笙歌:吹笙和歌唱,泛指音乐娱乐。
明发:天明,黎明。
年貌:年龄和容貌。
不可还:无法恢复或留住。
身意:身心的感受。
盈歇:充实之后的消歇。
蚁壤:蚁穴周围的土。
漏山阿:侵蚀山脚。
丝泪:细密如丝的泪水。
金骨:比喻贵重之物,此处可能指人的身体或墓葬。
器恶含满欹:容器讨厌装满而倾斜。
物忌厚生没:事物忌讳过于丰盈而导致的衰落。
智哉:多么明智啊。
众多士:众多的士人或有智慧的人。
服理:服从道理。
辨昭昧:分辨清楚与糊涂,明白是非。

翻译

向西登上高高的雀台,向东眺望云雾缭绕的宫阙。
层层楼阁庄严肃穆,天子的居所,驰道笔直如同箭发。
华丽的屋脊与飞霞相连,装饰华美的屋顶映衬着行进的月轮。
人工堆砌的山模仿着蓬莱仙境,开凿的池塘好似深广的海洋。
挑选美女遍及齐国各地,征召歌伎来自邛、越远方。
晚宴时钟乐相伴,笙歌等待着天明再续。
青春容颜无法挽留,身心的欢愉终将消歇。
蚁穴侵蚀着山脚,泪水如丝线般腐蚀着金质的骨骼。
容器厌恶盛满而倾覆,万物忌讳丰盈而衰亡。
多么明智啊,众多的士人,他们服从道理,辨明是非与糊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登高望远,心怀壮志却又不得志的忧虑情怀。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华美,充分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西上登雀台,东下望云阙”两句,通过对高台与远方的描绘,展现出诗人胸怀壮志、目光所及之广阔。雀台在古代文学中往往象征着高洁和远大,而云阙则是天地间的一种超然物外的存在,这两处地点的选择,既映射了诗人的情感,也反衬出了他的心境。

“层阁肃天居,驰道直如发”中的“层阁”和“驰道”,分别象征着宫室与道路的修长和通畅,这里可能隐喻着诗人希望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能够无阻碍地实现。同时,“肃天居”则给人以一种庄严、崇高之感,暗示了诗人的理想境界。

“绣甍结飞霞,璇题纳行月”两句,以精美的字面描绘出一幅超凡脱俗的意境。这里的“绣甍”和“璇题”,都是高贵、华丽的事物,而它们与天上的云霞和流动的星辰相结合,显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筑山拟蓬壶,穿池类溟渤”则是一种想象中的建构,通过筑山造湖来比喻诗人的抱负与愿望。这种超现实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豪情,也反映出他对自我能力的信心。

“选色遍齐代,徵声匝邛越”两句中,“选色”可能是指选择最美好的色彩,而“徵声”则是在召唤或追寻一种声音。这里的“齐代”和“匝邛越”,都是古代文化中的象征物,显示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与自豪。

“陈钟陪夕燕,笙歌待明发”两句,则是夜晚景象的描写。陈钟可以理解为陈设着的钟,而“陪夕燕”则是在黄昏时分与燕子共度时光;“笙歌待明发”则是在等待天亮前的歌声。这两句诗,通过对夜晚静谧氛围的描绘,传递出一种期待和准备的气息。

“年貌不可还,身意会盈歇”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青春难以复返的感慨。这里的“年貌”指的是年龄与容颜,而“身意”则是身体上的愿望和心灵上的寄托。这两者都是无法逆转的,体现出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

“蚁壤漏山阿,丝泪毁金骨”通过对小昆虫与细微泪水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的悲哀。这里的“蚁壤”和“丝泪”,都是极小的事物,而它们却能够“漏山阿”、“毁金骨”,展现出即便是微小之物,也能对坚固的大自然造成影响。

最后,“器恶含满欹,物忌厚生没”则是在表达一种人生的哲理。这里的“器恶”可能指的是器物或事物上的缺陷,而“物忌”则是对于事物的忌讳。这两句诗,通过对器物与自然界中事物的观察,反映出诗人对于生命中的得失和取舍的深刻认识。

整首诗通过丰富多彩的意象和精美的文字,展现了诗人的高远志向、对历史文化的自豪,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同时,这些描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矛盾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