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诵多于邹鲁俗,绮罗不减蜀吴春
出处:《送黄从政宰晋江》
宋 · 苏颂
泉山南望海之滨,家乐文儒里富仁。
弦诵多于邹鲁俗,绮罗不减蜀吴春。
怀章近辍枢廷杰,制锦重纡学馆人。
岂独光荣生邑里,须知美化浃瓯闽。
弦诵多于邹鲁俗,绮罗不减蜀吴春。
怀章近辍枢廷杰,制锦重纡学馆人。
岂独光荣生邑里,须知美化浃瓯闽。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泉山:指泉山,可能是实际的地名。家乐:家庭生活快乐。
文儒:文化气息浓厚的儒雅之地。
里富仁:邻里之间富有仁爱。
弦诵:读书声。
邹鲁:古代鲁国和邹国,以学术繁盛著称。
绮罗:华丽的衣物,代指富贵生活。
蜀吴:古代的蜀国和吴国,以繁华闻名。
怀章:怀才之人。
辍枢廷杰:离开朝廷中的杰出人才。
制锦:制作锦绣,比喻学问或才华。
纡:忙碌。
学馆人:学者。
光荣生邑里:为家乡带来荣耀。
美化浃瓯闽:美化整个地区。
翻译
从泉山东眺大海边,家在文儒里富裕而仁爱。这里的读书声比邹鲁之地还要多,繁华程度不亚于蜀吴春天。
才子们离开朝廷的要职来到此地,学者们在这里忙碌如织。
这里不仅为家乡增光,更让整个瓯闽地区受益匪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颂为送别友人黄从政前往晋江任职而作,表达了对他的期许和对当地文化的赞美。首句"泉山南望海之滨"描绘了晋江地理位置,临近海边,环境优美。接着"家乐文儒里富仁"赞美当地民风淳朴,崇尚文化教育,富有仁爱之气。
"弦诵多于邹鲁俗"运用典故,将晋江的学术氛围与儒家发源地邹鲁(今山东曲阜)相提并论,说明其学风浓厚。"绮罗不减蜀吴春"则形容当地社会生活的繁华,如同蜀地和吴地一样富庶且充满生机。
"怀章近辍枢廷杰"暗示黄从政才识出众,曾是朝廷的重要人物,如今被委以地方重任。"制锦重纡学馆人"则寄寓他对黄从政在教育领域的期望,希望他能继续发挥才能,推动地方教育发展。
最后两句"岂独光荣生邑里,须知美化浃瓯闽"强调黄从政的到来不仅会给当地带来荣耀,更会通过他的治理使整个地区受益,提升文化教化水平。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地方文化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