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笔记此堆婆石,慷慨为赋堆婆歌
出处:《堆婆石》
宋 · 许仕叔
撑空叠石何嵯峨,世传其名曰堆婆。
乃在浙岭之巅,吴山之阿。
我来于此少憩息,借问父老元如何。
父老为言五代时,有婆姓方氏结茅岭巅两鬓皤。
为念往来渴,均施汤水无偏颇。
行人以此尽感激,婆言吾亦期无他。
早晚吾骨只堆此,愿将一石堆吾坡。
尔来迄今四百载,行人堆石不少差。
我亦拾石堆其冢,既行且叹复逶迤。
今冢之高过百尺,堆石亦已岂虚过。
乃知一饮一滴水,恩至久远不可磨。
古人一饮在必报,如此传说夫岂讹。
吁嗟俗世人,乃道无恩波。
反恩以为雠,此语愚已多。
我适来此秋向晚,满屦霜叶仍吟哦。
因笔记此堆婆石,慷慨为赋堆婆歌。
乃在浙岭之巅,吴山之阿。
我来于此少憩息,借问父老元如何。
父老为言五代时,有婆姓方氏结茅岭巅两鬓皤。
为念往来渴,均施汤水无偏颇。
行人以此尽感激,婆言吾亦期无他。
早晚吾骨只堆此,愿将一石堆吾坡。
尔来迄今四百载,行人堆石不少差。
我亦拾石堆其冢,既行且叹复逶迤。
今冢之高过百尺,堆石亦已岂虚过。
乃知一饮一滴水,恩至久远不可磨。
古人一饮在必报,如此传说夫岂讹。
吁嗟俗世人,乃道无恩波。
反恩以为雠,此语愚已多。
我适来此秋向晚,满屦霜叶仍吟哦。
因笔记此堆婆石,慷慨为赋堆婆歌。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堆婆”的山峰,位于浙岭之巅,吴山之阿。诗人来到此地,向父老询问其历史,得知五代时有婆姓方氏在茅岭顶结草,供行人解渴。诗人深受感动,并决定也堆石于此,以表达自己的敬意。
诗中通过对“堆婆”这一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它背后所蕴含的人文故事和历史传说,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自然恩泽的感激之情以及回报自然的美德。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世间恩义的理解和珍视。
语言上,这首诗运用了鲜明的意象,如“撑空叠石”、“堆婆”等,生动地描绘出山峰的雄伟和独特。诗中的情感流露,也体现了古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情感寄托和哲学思考。
总体而言,这是一首融合了自然美、历史传说以及个人情感的佳作,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山水之美的深切感悟,以及他们对于生活和世界的深思熟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