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流俗多错误,岂知玉与珉全文

流俗多错误,岂知玉与珉

出处:《古风 其五十
唐 · 李白
宋国梧台东,野人得燕石。
誇作天下珍,却哂赵王璧。
赵璧无缁磷,燕石非贞真。
流俗多错误,岂知玉与珉

翻译

在宋国的梧桐台东边,一个乡下人得到了一块燕石。
他夸耀这石头是世间罕有的珍宝,却嘲笑赵王的宝玉。
赵王的宝玉没有杂质,燕石并非真正的宝石。
世间的习俗常有谬误,怎会理解真正的美玉和璞玉呢。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体现了诗人特有的个性和对物质世界的独到见解。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对比宋国梧台东野人得燕石与赵王璧的故事,来抒发自己对于价值观的认识。

“宋国梧台东,野人得燕石。”开篇便以鲜明的画面描绘了一个场景,宋国梧台东的一处野地里,一位普通的农夫无意中获得了一块被誉为珍奇的燕石。这个细节反映出诗人的观察视角,他常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物入手,探讨更深层次的问题。

“誇作天下珍,卻哂赵王璧。”随后,诗人通过这块得之偶然的燕石,将它与传说中赵王璧相比较。赵王璧是古代传说的宝物,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尊贵。但诗人并不认同世人的这种价值评判,而是以一种轻蔑的态度看待这些被过度夸张的珍奇。

“赵璧无缁磷,燕石非贞真。”这两句诗直接指出了赵王璧和燕石都没有它们所谓的神秘价值。这里的“缁”、“磷”、“贞真”都是形容宝物的词汇,但被李白用来反讽世人对于这些宝物过高的估价。

最后两句“流俗多错误,岂知玉与珉。”则是诗人的总结,他批判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价值观混乱,并质疑人们是否真的能够辨别出真正的珍贵(玉)和次等的宝石(珉)。

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代传说中的珍奇与普通人偶然得到的物品,表达了李白对于世俗价值观的反思,以及他个人的审美标准。诗中流露出李白特有的超脱与批判精神,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所创新,在思想上也表现出一种独立和自由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