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地远沧溟北,天高揭岭东全文

地远沧溟北,天高揭岭东

明 · 林大春
地远沧溟北,天高揭岭东
共言歌召父,何意失文翁。
庙貌烽烟后,人情涕泪中。
犹馀韩子木,萧飒起秋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潮州滨海地区的深沉思考与感慨。首联“地远沧溟北,天高揭岭东”以辽阔的地理背景开篇,暗示潮州地理位置的偏远与独特,仿佛置身于大海的尽头,天空之巅,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孤悬一隅的意境。

颔联“共言歌召父,何意失文翁”转而提及历史人物,召父与文翁分别代表了古代潮州的两位贤臣,他们的事迹与教化被人们传颂。然而,“何意失文翁”一句则暗含了对当前潮州文化传承与教育状况的担忧,似乎在说,曾经的辉煌与教化精神已有所失落。

颈联“庙貌烽烟后,人情涕泪中”进一步描绘了潮州在历经战乱之后的社会面貌。庙宇与烽烟象征着历史的沧桑与战争的痕迹,人情中的“涕泪”则表达了人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困境的哀伤。

尾联“犹馀韩子木,萧飒起秋风”以“韩子木”作为象征,可能指的是韩愈,他曾在潮州为官并留下深刻影响。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希望与期待,即使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仍有如韩愈这样的先贤精神激励着后人,如同秋风中摇曳的树木,虽萧瑟却坚韧不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潮州的自然景观、历史人物与社会变迁,展现了作者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既有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也有对现实挑战的反思,以及对未来希望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