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谠论闻四方,砚乎汝为不失职
出处:《送砚与周宰》
宋 · 朱翌
巧匠斲山取山骨,媪神拱手不敢惜。
因隆作防洼作池,以金为声玉为质。
藉以绨衣便挈携,置之乌皮长拂拭。
忆昨随计西入关,太学三年同寝食。
晨昏缀缉困蝇头,岁月磨研取鸡肋。
时来偶题千佛经,吾自无功子何得。
祇今懒慢大可笑,身外了然无一物。
经时不脱管城帽,子宜不赐汤沐邑。
我今容子乞身去,却到安宜宰君室。
宰君真是潇洒人,文章机杼乃自出。
陈玄毛颖费追呼,子坚而厚宜比德。
从兹去给上方札,便当入珥螭坳笔。
切勿劝草封禅书,亦莫上献开边策。
愿君发明错与谊,昨奏条画今所急。
忠言谠论闻四方,砚乎汝为不失职。
因隆作防洼作池,以金为声玉为质。
藉以绨衣便挈携,置之乌皮长拂拭。
忆昨随计西入关,太学三年同寝食。
晨昏缀缉困蝇头,岁月磨研取鸡肋。
时来偶题千佛经,吾自无功子何得。
祇今懒慢大可笑,身外了然无一物。
经时不脱管城帽,子宜不赐汤沐邑。
我今容子乞身去,却到安宜宰君室。
宰君真是潇洒人,文章机杼乃自出。
陈玄毛颖费追呼,子坚而厚宜比德。
从兹去给上方札,便当入珥螭坳笔。
切勿劝草封禅书,亦莫上献开边策。
愿君发明错与谊,昨奏条画今所急。
忠言谠论闻四方,砚乎汝为不失职。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斲:雕刻。媪神:老神。
隆:堆积。
乌皮:黑色皮革。
随计:随同科举考试。
晨昏:早晚。
汤沐邑:古代给予官员的俸禄。
宰君:地方官员。
毛颖:毛笔。
上方札:朝廷文书。
螭坳笔:龙形笔筒中的笔。
草封禅书:草拟封禅的文书。
开边策:扩张领土的策略。
错与谊:错误和适宜的策略。
条画:计划或策略。
砚乎:砚台啊。
翻译
巧匠雕琢山石取出山骨,老神恭敬不敢有丝毫浪费。用剩余的山骨堆成高处防洪低处蓄水,以黄金装饰声音,以美玉作为质地。
这件作品轻便易携带,常常用乌皮擦拭保持清洁。
回想当年一同进京求学,太学三年同吃同住。
日夜勤奋编纂文字,如同蝇头小字般精细,只为磨砺学问。
偶尔闲暇时书写千佛经,我无功于世,你怎能有所得。
如今懒散,实在可笑,身边无一物值得挂念。
长时间未脱下写字的帽子,你无需再担任地方官职。
我允许你辞官离去,回到安宜任职。
那里的主人真是风度翩翩,文章构思独具匠心。
你的才华如同陈玄毛颖,难以追寻,应以品德相媲美。
从此以后,你将负责朝廷文书,可入朝为官。
切勿草率撰写封禅书或边疆扩张策略。
希望你能明辨是非,提出当前紧急之事。
你的忠言正直闻名四方,你的职责在于坚守砚台本分。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朱翌所作,名为《送砚与周宰》。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在表达对友人周宰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其文章才华的赞赏。
"巧匠斲山取山骨,媪神拱手不敢惜"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工匠从大自然中取材制成文房四宝之一的砚石,这里既展示了作者对周宰才华的高度评价,也表现出对这份礼物的珍视。
诗中还提到两人曾经在太学共度时光,共同学习和生活,体现了深厚的情谊。"晨昏缀缉困蝇头,岁月磨研取鸡肋"则形容他们钻研学问的勤奋态度,通过对比来强调其才华的非凡。
"时来偶题千佛经,吾自无功子何得"一句,显示了作者对周宰文学成就的由衷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在学问上的不足之感。
接下来的几句"祇今懒慢大可笑,身外了然无一物。经时不脱管城帽,子宜不赐汤沐邑",则流露出作者对周宰的关切和期望,希望他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世俗所迷惑。
最后几句"我今容子乞身去,却到安宜宰君室。宰君真是潇洒人,文章机杼乃自出",表达了作者对周宰才华的再次肯定,并且期待他能在职场上有所成就。
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篇充满深情厚谊和学问交流的佳作。